中美关税战5:中国斗而不破赢来初胜,斗争艺术魅力在哪
更新时间:2025-04-13 19:30 浏览量:5
在中美关系深度调整的十年博弈中,关税战无疑是最具标志性的交锋场。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从25%狂飙至145%,试图以极限施压拖垮中国时,中国在同步反制至125%后骤然收手,“不陪你玩了”道破大国博弈的深层智慧——“斗而不破”既是维护自身发展的战略定力,更是守护世界秩序的责任担当。这种见好就收的克制,让世界看到:在单边主义肆虐的当下,中国始终是那个“留一线、顾全局”的秩序守护者。
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制裁,本质是“新霸权主义”对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压制。从1.0版特朗普2018年首轮贸易战开始到2025年突破145%,美方试图用“零和思维”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简直是疯狂地露出了獠牙,这种将生意当做武器,将生意政治化的这种“挑衅”行径,暴露了当今2.0版特朗普的急于求成,短线思维、极限施压已丢在了世人面前,2.0版的特朗普层层递进,有25%,迅速变到84%,125%甚至达到145%,希望在中国的关税战中,逼中国就范,赢得先知,震慑众小,杀鸡儆猴,但是特朗普搞错了,对象踢到了铁板,中国英勇出击,从容应对,给美国政府吃到了苦头,让世人看到了“勇者无敌”的希望,但中国的“斗”绝非盲目对抗,而是精准把握三个核心逻辑:
1、反击不亢不卑:当美方将关税加征至84%时,中国同步反制至同税率,用“以牙还牙”打破“美国例外论”。2025年针对美芯片、农产品的125%关税反制,直接命中其政治票仓与技术霸权的双重软肋,证明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2、讲道理的人的形象:中国将反制措施纳入WTO规则“以法论道”,就美国301调查向争端解决机制提起诉讼,这种“师出有名”的斗争方式,与美国随意践踏多边贸易规则形成鲜明对比,维护了全球经贸体系的“招牌”,亮出“正义之师”的招牌。
当美国试图将关税战升级为“全押式豪赌”时,中国选择“见好就收”,背后是对三重全球责任的清醒认知:
拒绝“双输陷阱”:中美年贸易额高达近7000亿美元,产业链深度交织决定了无限制对抗必然引发全球经济地震。在中国打出奉陪对等125%时,中国主动停止追加关税到145%,或者后来更高白追加,避免了20世纪30年代因美国“关税战导致全球大萧条”的历史重演,实质是“全球视野”的供应链稳定“踩刹车”。德国工商大会所言:“中国的克制让世界避免了一场灾难。”
全球视野的多边主义精神共振,彰显正面形象,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是受害者,迫害者,但同时中国又是“扛旗人”。美方“退群毁约”的扮演的是坏孩子的角色,“当美国继续关税145%的时候”中国“不跟了”,这真是一步妙棋。
打个比方形容他的妙吧,就像打牌“炸金花”,特朗普想想小牌押大“34%,84%,125%”,中国跟牌,打成平局,重新发牌,当特朗普抓到小牌也想“偷鸡”筹码压到145%的时候,中国看牌是好牌也不跟了。这叫做“斗而不破”,留有三方回旋余地,事后好见人。这样做“不破”本身就是对多边秩序的捍卫策略。当美国单方面撕毁WTO上诉机构协议时,中国牵头成立“多方临时上诉仲裁”,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便霸权试图摧毁规则,仍有负责任大国在修补裂痕。2025年关税反制中,中国反复强调“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向世界表明——对抗不是唯一选项,告诉世界“世界秩序维护者,至少还有一个美丽的‘她’”。
“事后好见人”,预留合作回旋余地,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离不开中美协调。2023年APEC期间,两国在农业技术、人工智能领域重启对话,正是“斗而不破”的直接成果。这种“留一手”的智慧,让中美在激烈竞争中仍能找到“利益共生点”,避免陷入“恶性竞争——互相摊牌”的局面。
我们从特朗普的话语陷阱中,话语逻辑中捕捉到了他的话语话术特点我们拿一幅中国大使馆的一幅漫画来解释这个问题(见图)
一手拿棒棒糖,一手拿大棒,这就是特朗普的话术陷阱,对于看得懂的人来说,这不是话术陷阱,而是愚蠢至极。
美国的战略误判,在于将中国的克制视为“软弱”,却忽视了“见好就收”背后的文明基因。中华文明追求的从来不是“吃掉对手”,而是给点厉害瞧瞧,告诉你不要轻举妄动,即可。
当今世界上“美国是不可或缺的美国”“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与美国将中国当做主要竞争对手当做敌人完全是天壤之别,中国明确表示“不是要超过美国,而是要超过原来的自己”。2024年研发投入占GDP达3.2%,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这些数据印证了中国的核心追求——通过自身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非与美国进行零和竞争。正如深圳从“海边渔村”到“创新之都”的蜕变,中国的成功源于内生动力,而非对外掠夺。与美国海盗式的逻辑恰好相反。
美国试图建立“美国优先”的单极霸权,特朗普的雄心勃勃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而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关税战中,中国对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始终保持关税优惠,用实际行动证明“和中国交朋友处处有财发”。
在关税战中中国坚持“不搞无差别轰炸”,譬如对美农产品、能源产品、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保留一定进口通道,既保护了中国消费者利益,也避免了美国农民和美国电影“一损俱损”的悲剧。这种“留有余地”的策略,本质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守护。
中国正视美国的存在,而不是仰望你的存在,美国在地球上抹不掉,美国在芯片技术,在尖端医疗技术,生物技术都有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地方,全球毒品防范,全球反恐斗争,都离不开美国的合作,为人类文明贡献合作服务,
就像外交部都是强调的,斗没有赢家,合作没有输家,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终极目标。
“斗而不破”是保护自身,也是给对手留点面子,特朗普不就是一个最爱面子的人吗?特朗普抓到个顺子就想充当豹子,在中国古老哲学中,他休想占到半点便宜,当关系上达到125%的时候,中国不跟牌了,就是给你留点颜面,给你留点尊严。
财联社报道:报应来了:美国曾被视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但在特朗普这个反复无常的总统领导下,美国已变成了一个愈发不可靠的经济伙伴。而这是有代价的——正如人们在本周早些时候看到的那样,投资者因担心特朗普的贸易战会引发金融危机,而大肆抛售了美国国债。
因为中国人都知道,中国还需要一点时间发展,才能更好地“斩妖除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