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傲文书解析|艺术人文类文书如何写?
更新时间:2025-04-17 10:00 浏览量:3
申请艺术和人文相结合的专业,比如艺术史和艺术管理,我们需要帮学生构建一篇兼具学术深度、个人特色、未来展望、和院校匹配的文书。
包括英国G5院校和香港前两所大学在内的顶尖名校,都很看中申请者的学术化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特点却又各有千秋。比如:牛津大学拥有纯正的艺术史课程模块和项目,注重浓郁的学术和研究能力;剑桥大学的人文艺术更具创新精神,在建筑和数字人文方面的研究不容小觑;伦敦政经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艺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专业更偏向社会影响力和跨学科的维度;而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则把亚洲和世界的人文艺术、哲学和语言融会贯通……
招生官期待看到的不是毫无瑕疵的艺术百科全书,而是有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艺术好奇心、并能清晰表达自己内心思考的人。
-
开篇切入
用艺术好奇的瞬间
点燃灵感
这部分避免泛泛而谈“热爱艺术”,用具体的学派/理论为切入点。例如,直接提出一个具体的、争议的、可探究的学术问题作为锚点,抛出问题,展现你对前沿问题的洞察力。
很多学生喜欢用个人经历或话题描述作为开头,认为这样是‘理解深刻’而‘富有个人色彩’,但是更多人对于这部分的落脚是表面和悬浮的,因为他们只是简单的堆砌一些学术性的用语、作品的名称、活动的名字而已,缺少真正的理解和反思。
或者,也可以用一句深入思考的疑问来引爆阅读者的好奇心,埋设一个耐人寻味的学术钩子:
一个能精准描述艺术体验和人文细节的人,比空谈兴趣和理想更具有说服力。
-
个人学术经历
和人文艺术的对话
除了研究兴趣,还需要展示申请者具有完备的研究基础,而不仅仅是空有爱好而已。学术能力举证是要更加明确地结合过去的研究项目和学术经历,包括课堂内容、课程论文、独立研究、或实习经历,其中涉及到的方法论、跨学科的应用、能力展现是重中之重。
对于个人经历的描写不能当做是简历的升级版,具体的方法和能力嫁接必不可少。具体写作case by case只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
构建属于自己的学术坐标体系
这部分需要展示:
核心学术兴趣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比如:从文艺复兴对肖像的既定理解,到后殖民艺术的颠覆性认知力量的构建。
在校期间相关课程、研究经验,和实习经历。
突出分析方法而非简单罗列,聚焦1-2个具体的、有代表性的经历,关联学术书反思的细节。
比如,使用现代分析方法来对艺术人文话题进行分析,体现人文艺术背景下跨学科的管理能力,体现对艺术的深度思考后的批判精神。
-
申请院校的契合度和
精准未来规划
顶尖院校想看的不单是就读前就能掌握课程内容的学生,而是真正对课程内容和研究方向有好奇心、有思考度、也有潜力的申请者。
不同院校的隐形偏好不同,可以是理论导向、实践导向、或是跨学科导向,这些需要从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学校近年来的项目贡献来分析。
例如: “通过了解贵校在XX的XXX研究项目,更加坚定了我与该课程中倡导的艺术品定价机制的高度契合,特别是XXX教授在他的研究论文中所推崇的XXX…”
未来展望中,结合院校资源(研究项目、导师资源等)和具体核心课程特色,指出具有批判性的发展方向,也可以举出目前艺术生态中的具体问题和未解之谜,越具体越好。
-
①
拒绝作品式罗列经历
而要让每段经历服务于专业思考
-
②
拒绝过度抒情
而要用具体的方法论分析代替聊天式感受
-
③
拒绝生搬硬套专业名词
而要深化观点的同时也能展现解读
-
用文字构建认知,用文字引出叙事,用文字抛出深思,用文字保留印记。让你的自我陈述成为有潜力的艺术品,而不是没有温度的零碎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