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墨韵西域,艺心长歌——记王新义的艺术人生

更新时间:2025-04-18 16:41  浏览量:4

王新义(1964-),字德生,号静远斋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家代表人物。祖籍河南新郑,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现为兵团文化中心美术部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身兼中国美协新疆兵团会员等十余项艺术职务,并创立新疆最大民间写生团体"西域写生俱乐部"。

自1983年开启艺术生涯,王新义在三十余年间创作千余件作品,其水墨人物画以真人比例突破传统,将西方素描造型与中国写意精神熔铸一炉。笔下既有都市女性、知识分子,亦有流浪者与少数民族,代表作《上台阶、下台阶》通过时尚女郎与负重者对比,展现传统与现代的视觉对话。画室墙上密布的写生作品见证其"以形写神"的艺术追求,他坦言:"执笔作画时,世间烦忧尽散。"

早年绘制电影海报的经历深刻影响其创作观,十余年间每日绘制又撕毁作品的循环,淬炼出对艺术永恒价值的执着。转型美术教育后,他融汇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家精髓,形成线性骨法与水墨写意并重的独特风格。常年深入新疆各地写生,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坚持"眼观世界,写生为乐"的创作信条。

这位自称"逸夫"的艺术家性格充满矛盾张力:教学中儒雅稳重,酒后却显狂放本色。曾醉后挥毫写下"魂御昆仑彩云,神游天山南北"的豪句,醒后自嘲"酒后乱性",其率真性情可见一斑。面对外界"清高孤僻"或"桀骜不驯"的评价,他淡然回应:"遇何人显何性,方为真实。"这种多面性恰与其艺术中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形成奇妙呼应,正如其水墨人物既扎根生活又超然物外的双重特质,构筑起独属西域的艺术精神图谱。

王新义对学问秉持着近乎苛刻的认真态度,坚信文史哲、儒释道是文化人的根基,身为国画家,他视自己首先是文化人,且要博学多才。他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被弱化、边缘化,文革时期文化人受轻视,国学成“鸡肋”,当下传统文化成“短板”,国学知识浅薄制约发展,若要弥补需加强学习。他以身作则,虽守电影院却少看电影,电视只看国学频道,熟读二十四史、经史子集,常受邀做国学讲座,朋友聚餐也常谈古论今。

他将读书画画视为人生乐事,常说书画外无闲事。除读书,王新义更多时间投入绘画艺术追求,爱画画的精神境界,常泡茶研墨作画。其作品呈现近阶段美术教育和写实绘画探索,关注与历史认知相关的现实生活,如《林则徐在新疆》等。绘画技术成为他探讨绘画艺术与环境关系的本质直觉体验,在价值重建中,新时代人文艺术作用和向善美术教育价值观为其提供新审美视角。

他的中国画“心意”与“新意”兼具,腹有诗书,厚积薄发,注重结构与写实结合,吸收西方绘画特点融入中国画布局,画面大气且不失简练,以形写神,凸显人物个性,极具潜力。2015年冬季,他带领8位书画家走进戈壁母亲故乡126团采风,感受军垦精神,用画笔描绘当地人文景观,多次组织采风活动,带领乌市书画家与团场爱好者深入兵团126团戈壁母亲旧居,用画笔记录军垦精神,并通过摄影、油画、剪纸等多形式采风团掀起创作热潮。他主导策划的新疆兵团“军垦题材绘画创作研修班”成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62万元资助,吸引全国20余位画家参与。通过半个月高强度写生训练与名家授课,学员创作出百余幅军垦主题作品,最终在乌鲁木齐南湖美术馆展出,并由其主编的画册《写意兵团》正式出版。

王新义强调艺术创作需扎根生活,提出“写生转化为创作”是区分艺术真伪与价值的关键,反对功利化创作。作为职业美术教育者,他探索融合中西绘画技法,在写实水墨人物画中追求形神兼备。其作品多次获奖:国画《秋艳》获文化部优秀奖,水墨漫画《幸福的感觉》在台湾展出,《晓静》《夏天的女孩》等入选省级展览,摄影作品《维吾尔琴师》被国家级影集收录。面对荣誉,他坦言“虚名仅代表昨日”,倡导以动态眼光超越过去,坚持纯粹创作初心。他坚信艺术应超越展览与金钱的桎梏,即便没有展出平台,仍会与志同道合者继续用画笔传递时代温度。

王新义的水墨荷花以清雅笔墨与禅意境界独树一帜,其笔下《爱莲图》《清趣》等作品既传承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又以奇巧构图与高古造型诠释文人雅趣。他将荷花“香远益清”的品性融入艺术哲学,认为画莲即修心,需在“自我净化”中抵达“静心致远”的境界。作品《禅茶一味》以“苦、静、凡、放”四字贯通禅茶共性,将饮茶与修禅的互喻凝于尺幅,透露出其从学禅到论禅的思辨深度。

面对艺术与名利的纠葛,他坦言二者“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天敌”,却始终秉持淡泊态度。其小品画作《德者得也》《淡定从容》等,常以梦境顿悟入画,尺幅虽小却凝聚着对人生八苦的参透。他将“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修行态度投射于艺术,使作品始终保有书卷气与殿堂气。这种融合文人画传统与现代禅悟的美学追求,既源于数十年对中西绘画技法的研习,更植根于“甘于淡泊,乐于寂寞”的心性锤炼。正如他所言,艺术与人生的高度差距看似仅是“几十本书的厚度”,实需用半生光阴丈量。

王新义的艺术跨界不止于绘画,其影视才华同样瞩目。他先后参与《敬礼,沙海老兵》《可克达拉之歌》等多部纪录片创作,身兼美术指导与航拍摄影师,以无人机为“空中画笔”,捕捉大地的磅礴构图与斑斓色彩。2015年,他在央视纪录片《林则徐在新疆》中跨界出演林则徐,虽无表演经验,却凭借绘画艺术对人物神韵的深刻理解,突破纪录片写实框架,融入即兴发挥与性格化演绎,获剧组高度赞誉。在他看来,艺术殊途同归,修为深厚自能触类旁通。

即便身处拍摄现场,他仍坚持速写创作,将镜头语言与绘画技法相互渗透,在戈壁胡杨、古城残垣间锤炼视觉表达。新疆艺术学院博士万景评价道:“他既是写生艺术的倡导者,更是践行者——用眼睛勘探风景,用心灵感知历史,用画笔凝固时光。”这种“行走创作”模式,源于他对宏观艺术思维的把控:既强调文化修养与绘画根基的夯实,又注重创新意识与跨界融合的突破。

从航拍镜头到水墨丹青,从演员身份到教育者角色,王新义始终践行“艺术无捷径”的信条。他以无人机俯瞰天地的视角反哺绘画构图,以表演艺术的情感张力滋养人物画神韵,在多重艺术维度间构筑起独特的创作生态系统。正如其笔下胡杨兼具沧桑与坚韧,这位游走于影视与美术疆域的艺术家,正以兼容并蓄的智慧,在跨界融合中拓展着艺术的时空维度。

西域写生俱乐部创始人王新义是新疆民间坚持最久的写生群体领军者。这位被称作"精神贵族"的艺术家,每周带领画友在霓虹闪烁的繁华街区开展三小时人物写生,用画笔对抗浮躁,以"心远地自偏"的姿态在艺术苦旅中执着前行。

作为团队主心骨,王新义不仅以身作则坚持创作,更以学者风范和厚德载物的胸怀凝聚近百位画家。五年来,这个完全依靠民间力量运作的团体持续焕发生机,成员们互相转发动态、切磋技艺,在无官方资金支持的环境中创造出新疆美术界的写生奇迹。他常以"铺路石"自喻,用苦行僧般的意志带领团队突破技法瓶颈,其倡导的纯粹学术模式甚至引发疆内外多地效仿。

王新义将团队比作永不停歇的列车:"搭上车便载你前行,下车就被时代抛却"。在他的引领下,这个被誉为"当代美术沙龙"的群体正以18世纪欧洲艺术沙龙的执着,在西北边陲熔铸着艺术的坩埚。成员们相信,只要保持对艺术的虔诚信仰,终能百炼成金。

面对未来,这位永不停步的艺术家引用"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自勉。他坚持每日笔歌墨舞,在创新中突破自我,始终追求创作有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作品,用画笔继续丈量着永无止境的艺术征程。(庞留东 苗书杰)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