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悟:“无我”
更新时间:2025-04-16 06:05 浏览量:7
各位道友,跟大家分享一个体悟:“无我”
在现代社会的语境里,一提到无我,咱大都是在台面上的人物在演讲报告里听到的。
他们说要无我忘我,无私奉献,巴拉巴拉。
这个无我其实不是本意,他讲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意思,有一定的利益导向。
而真正无我的本意,就是字面意思:没有我。
那没有我了,我又在哪里?
我在事儿里。
或者叫人在物里,就叫无我。
这个状态咱在日常都经历过,只是自己注意不到罢了。
比如你在电影院里观影,随着情节流转,你坐那吃着爆米花,一会哭一会乐。
这就是最常见的无我状态。
你的“我”此刻在哪里了?
在电影的主角身上。
你此刻已经变成了主角,随着他在剧情里的境遇变幻,你产生了和他趋同的感受和情绪。
你这时是没有“我”的,你日常的思绪和逻辑全部都忘干净了,你的自我意识在这个时刻,是消失掉的。
咱假如说现在有个人在观测正在看电影的你。
这个观测者背对着屏幕,他不知道此时正在放电影,而且他戴着耳塞,也听不到现场的声音。
他会发现眼前坐着一群人,忽而哄堂大笑忽而痛哭流涕。
他觉得这帮人不知为何都失去自我了,陷入了群体无意识状态,变成了群体深井冰。
事实上,这群人都已经被动的,进入了无我之境。
这个无我的状态,也会发生在看小说或者打游戏的场景里。
你看完一本小说,怅然若失,长长吁一口气,仿佛从另一个世界突然被拉进现实。
那么你沉浸情节的这个过程,就是无我的。
你不在肉身中,你在书中。
你打游戏,明明屏幕上都是程序控制的NPC,但是你面红耳赤,骂骂咧咧,甚至身体跟着游戏角色移动的方向左右倾斜。
这也是无我。
你不在肉身中,你在游戏世界中。
上边说的这些,都是被动的无我体验,或者可以解释成这是文学艺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那就是叫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不同的人生,优质的文学艺术能强行叫人进入无我的状态,体验异世界的别样生活。
这些无我状态并不高深,咱们都有过体验,其共同点就是:
“我”不在“我”里,我已假身于物,我在物里。
这种感受的进阶版,就是主动的感受无我之境,这种无我状态,就开始产生价值了。
你下班,买了菜到家,洗菜淘米埋锅造饭。
一边做饭你就一边琢磨,今个领导会上说内句话几个意思啊?隔壁部门小吴好像准备离职了?他们说老板王哥是同性恋,跟新来的大胡子小张有一腿,真的假的啊?
这叫有我。
因为你做饭是做饭,自己的思考是思考,你没有沉浸在事里。
而换一个情况,你热爱烹饪,在做饭的过程中,你所有心思都在火候咸淡,勾芡摆盘中。
在这个把小时里,你手里是做饭,心里也是做饭,任何杂念都没有。
这就是主动的,无我状态。
你用一件主动去做的事,把自己给沉浸进去了。
你不是在做饭,你就是做饭本身。
在这个状态下,你的厨艺一定精进的比别人快的多。
同理,你是个铁匠,你打铁时,心无杂念,你就是铁锤铁砧本身。
你是个木匠,你打家具时,去意忘形,你就是锯子刨子本身。
此刻你不是在打铁,在做木工活。
你就是打铁,你就是木工活。
你说你的技艺能不比同行们精进的快么?
因此这种主动的无我姿态,可以说是苦心孤诣的把自己的精神置身于一个具体的事情中。
他用现代的话说接近心流,以至于和禅定类似。
这种无我是专注力的体现。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遇到过学霸和工作狂。
经常是周围几个人闲侃八卦,眉飞色舞,他在旁边充耳不闻,完全不介入讨论。
你拍他一下,问他怎么看这个事。
他猛一回神,说啊?你们说什么呢,我没听见。
这就是进入无我状态的表现,他不是他,他就是练习册上题,就是键盘上的代码。
这种人大部分时间,看起来嘚儿嘚儿的,可他的专业造诣比谁都牛逼。
有些知名作家的访谈,他们会提到自己创作时不是主动的在写,而是情节带着他写,这就是进入了无我的状态。
其实这点也能侧面说明,为什么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传世作品变少了。
因为互联网时代,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几乎是实时的,作者每构筑一个情节都得考虑读者的感受,会不会在网上喷他,因此作者很难进入沉浸式的主观精神世界去创造。
从这看,现实世界的反馈,是站在无我的对立面的。
那么怎么去训练专注无我的境界?
方式有很多,比如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冥想、瑜伽、禅修、打坐等等,但大家记住,这些都是方式,都是术,他们都会指向当下,指向我们的心,所以,不用拘泥于那种方式,这些方式也没有好坏高低之分,那种适合你你就用那种,以上这些高大上的方式你不去学也没有关系,你就锻炼着专心去做一件事,坚持下去,也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收获,用什么方式不重要,去做才重要,你学来一推大道理,不去做,不去实践,不去转化成你自己的,不去让他帮助你的生活越来越好,你学它干嘛?学它用来夸夸而谈吗?学它用来炫耀自己吗?毫无意义。
专注当下,去做[祈祷][祈祷][祈祷]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