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怀素《效古人册》艺术探赜—兼论狂草书法的古今之变|孟云飞专栏

更新时间:2025-04-18 20:55  浏览量:6

孟云飞/文

唐代书法家怀素(737-799),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零陵人,幼年出家为僧,是书法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草书大家。他以狂草名世,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开创了奔放恣肆的草书新风。其书师法自然,用笔如骤雨旋风,线条圆劲连绵,结体奇逸变幻,章法大开大合,代表作《自叙帖》以惊蛇走虺之势展现磅礴的生命力。他突破二王传统,以禅入书,常于酒酣兴发时挥毫泼墨,"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创作状态成为艺术史佳话。怀素以芭蕉叶代纸、退笔成冢的勤学故事,以及将佛理与书道融通的审美境界,使其成为中国书法狂草艺术的巅峰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

遗编钩沉:《效古人册》的文本流传与艺术定位

怀素作为唐代狂草艺术的巅峰代表,其《效古人册》历来被视为探究书家创作思想与技法源流的核心文献。此册虽未如《自叙帖》《苦笋帖》般广为传颂,然据《宣和书谱》载,北宋内府曾藏怀素书迹107件,其中明确提及《效古帖》三卷。今存世《效古人册》为明代项元汴天籁阁旧藏,经董其昌、王铎题跋,共收录临古作品十二帧,涵盖章草、今草诸体,系统展现了怀素对前代书学的承继与突破。

册中每帧皆以朱砂题写效仿对象,如“仿张伯英急就意”“拟右军十七帖法”等,构成独特的书学谱系。这种以临古为纲的编纂体例,在唐代书家中堪称孤例,既折射出怀素“转益多师”的学书路径,更暗含其构建狂草正统性的深层诉求。正如卷末自题“法乳虽古,神采当新”八字,昭示着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思考。

笔阵图式:技法体系中的古法新诠

册中《拟史游急就章》一帧,以章草为基却突破波磔程式:横画收笔的燕尾化为纵逸长锋,如“年”字末笔似断还连,将章草的朴拙转化为动态的势能;字间萦带突破单字界限,形成“群鹤游天”般的空间韵律。这种改造印证了孙过庭“古质而今妍”的书体演进规律,更将汉简的率意与晋帖的精微熔铸为新的形式语言。

在《仿右军十七帖》中,怀素以篆籀笔法重写王羲之尺牍:原帖方折处易为圆转,如“当”字右上转折如惊蛇入草;单字轴线由平稳转为欹侧,形成“危崖坠石”的视觉张力。这种解构并非简单的形变,而是通过笔势的重新组合,将二王帖学中的文人雅趣升华为磅礴的生命意志。

册内《追张伯英笔意》堪称古今草法的交响:起首“匆匆不暇”四字,以枯笔飞白再现张芝“一笔书”的气脉,墨色由润及燥的渐变中,可见时空维度在纸素上的凝结;后半段突然转入细劲游丝,似将千年时光压缩于尺幅之间。这种跨越时空的技法对话,暗合张怀瓘“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书学理想。

墨象哲学:形式背后的美学思辨

《效古人册》中《醉书黄庭经》帧最具深意:以酒神精神书写道家经典,墨点如雨参差错落,字形在解体中重构。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状态,实为禅宗“即心即佛”思想的视觉外化——酒醉破除法执,狂态直指本心,最终在“无法之法”中达成对《黄庭经》玄学意蕴的终极诠释。

册页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速度语言:《拟张旭古诗四帖》以“忽然绝叫三五声”的疾速书写,墨迹中可见笔锋破纸的瞬间爆发;而《摹钟太傅章程书》则刻意降速,通过战掣笔法营造“屋漏痕”般的凝重质感。这种对速度的极致探索,构筑起狂草艺术的张力场域。

在《临索靖月仪帖》改造中,怀素大胆运用“计白当黑”手法:原帖紧密的字距被拓展为疏朗的空间布局,空白不再是背景而成为造型元素。如“秋”字右部留白形似新月,既呼应帖名中的“月仪”主题,更开创了书法空间表现的新范式,较之八大山人的空间革命早九百年。

古今之变:《效古人册》的书史坐标

将此册与陆机《平复帖》、智永《真草千字文》对比可见:怀素虽标榜效古,实则通过笔法、结体、章法的三重变革,瓦解了晋人“不激不厉”的中和之美。其将章草的朴拙、今草的流便、狂草的恣肆熔铸为新的审美范式,标志着唐代书法彻底突破魏晋笼罩,建立起雄强博大的时代风格。

宋代黄庭坚“抖擞俗气”的战笔、明代徐渭“乱石铺街”的章法、清代王铎“魔鬼美学”的造险,皆可在《效古人册》中找到原型。特别是册中《拟卫夫人笔阵图》帧,以兵法入书法的思维模式,直接启发了包世臣“书道犹兵”的理论建构。

20世纪井上有一的墨象派创作,与册中《醉书黄庭经》的抽象表现存在跨时空共鸣。这种古今对话证明,《效古人册》不仅是古典杰作,更是具有永恒现代性的艺术文本。

临古精神的当代启示

在数字化书写消解笔墨深度的今天,《效古人册》给予我们三重启示:其一,真正的创新必以深刻继承为前提,怀素“日临百家”的积淀成就了其狂草的高度;其二,传统不是静态的范式,而是可被不断激活的能量场,册中每帧临作都是对古法的创造性误读;其三,书法现代性不必诉诸形式颠覆,在笔锋与纸素的原始对话中,自有无尽的可能性等待发掘。

观此册页,但见千年墨韵流转于方寸之间:那些穿越时空的线条,既是怀素与古人的精神唱和,更是中国书法永恒生命力的最佳注脚。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这份唐人墨稿依然闪耀着启示录般的光芒,指引着后来者在前人足迹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真谛。

作者:

孟云飞,出生于河南,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2001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师从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供职于国务院参事室,兼任河南大学文学院书法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博士生导师。

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展览并获奖。书法风格潇洒豪放、妍美质朴,尤其注重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在“书法风格”研究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新华文摘》《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书法》等国家级报刊公开发表;出版《二王书艺研究》等专著,主编《翰墨情缘》《艺海无涯》以及《中小学书法教材》等四十余本;录制《轻松学书法》系列光盘十余张,并在“中国教育”等多家电视台播出;主持、参加《书法风格研究》等省部级以及国家艺术科学规划等项目;曾获得文学艺术评论、国家第四十三批博士后基金等奖项。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