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退堂鼓表演艺术家”的自我觉醒之旅!

更新时间:2025-04-19 11:31  浏览量:3

是谁深夜发疯“论文杀我”,

又含泪肝到凌晨三点?

是谁发誓早八绝不迟到,

结果第100次在教室后排啃煎饼?

相册里却全是“下次一定”的截图?

是谁常在深夜懊悔,

却又重复着“退堂鼓”的循环?

如果以上描述戳中了你,

那么—— 欢迎来到

“退堂鼓表演艺术家”的自我觉醒之旅!

“退堂鼓表演艺术家”,这个网络热梗精准击中了当代青年的某种集体心态——在目标与行动之间反复横跳,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进退维谷。从“新年flag必倒”到“拖延症晚期”,从“间歇性踌躇满志”到“持续性躺平摆烂”,在这场与自我的“心理拉锯战”中我们该如何实现突围?

01

“看完这篇就学习→刷完这集就睡觉→打完这把就复习”💤

当代青年日常陷入“自律五分钟,摆烂两小时”的量子纠缠态。“退堂鼓表演艺术家”并非简单的自嘲,而是青年群体对自我行为模式的隐喻式反思。心理学研究指出,这类行为往往与“禁欲违反效应”密切相关:一旦计划出现小偏差,个体会因过度自责而彻底放弃目标,形成“破罐破摔”的恶性循环。

例如,在减肥时偷吃少量高热量零食,有时会不小心打开暴饮暴食的“开关”而导致减肥计划的全盘崩溃。

(嗯...就是本想浅吃一口薯片,结果怒啃全家桶还安慰自己“明天再减肥”。)

更深层的原因,则植根于社会压力与个体心理的碰撞。

青年期,是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竞争环境、不确定的未来图景,让许多人陷入“后形式思维”困境—— 既渴望理性规划,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模糊性与矛盾性。

就像大三的王同学,白天在考研群里激情转发“400分上岸攻略”,深夜却在小红书狂刷“国考名师推荐大盘点”;明明列好了“大厂实习→秋招上岸→年薪20”的完美计划,却在看到学长“996ICU”的朋友圈后秒变《沉思者》雕像。这种“既要卷得漂亮又想躺得安详”的撕裂感,让手机相册里同时存在“今日事今日毕”的励志壁纸和“我的人生摆烂但可爱”的表情包。

因此,焦虑、自卑与逃避现实成为青年消极心态的三大典型表现:想备战竞赛怕被嘲笑“没经验”,投简历时总觉得自己是HR眼中的“小透明”,最后索性“瘫”在宿舍刷视频,在弹幕里暂时逃离现实的暴击。

02

01

从“卷不动”到“慢慢来”

心理学实验表明,77%的人难以坚持目标超过一周,而成功者的“秘诀”恰恰在于将大目标拆解为“可触达的阶段性任务”。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人逐步实现从“躺平”到“行动”的转变。

02

接纳不完美,允许人生容错

“禁欲违反效应”告诉我们,许多人会出于对“完美”的苛求,而因为些许的计划偏差而彻底放弃目标。但 “不完美”或“小满”或许才是人生常态,你可以试试将自己的计划设定得更有弹性,为突发情况预留调整空间也可以不定太高的目标,以免给自己的日常增加太多压力,而导致情绪难崩;还可以给自己设定奖励机制,比如每周坚持五天背单词,就奖励自己去排个南瓜布丁。总之, 减少自己“全有”或“全无”的心态~

03

可以是“孤勇者”也可以是“搭子侠”

类似的帖子在社交平台上十分常见。大家似乎发现,有了“搭子”陪伴,许多看似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瞬间变得轻松甚至有趣了起来。

孤独感在许多情境下会加剧退缩行为。与此同时,青年期的心理社会任务之一是建立亲密关系。而当你发出“并肩奋战”的邀请,你或许会惊呼“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此,“退堂鼓艺术家”们, 与其在自我博弈中内耗,不如在行动与支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03

了解“退堂鼓”的生成原因和突围之解后,如果你希望在新学期尝试摆脱“退堂鼓表演艺术家”这一身份,不妨试试开启“反退堂鼓计划”吧!

某一次没有达到预期的考试、想要学习做饭却不小心成为豆瓣“炸厨房组”的天选成员……看似“失败”的小事,或许回头看来虽有遗憾,却也因为切切实实做出的尝试和努力而显得格外珍贵。

不如从现在开始,拿出一个日记本来建设属于自己的“翻车博物馆”!记录下那些没能做到“完美”的小事,写下你的遗憾与收获。或许到了某一天翻看这些记录时,你会发现,那些尝试和失败,正是你成长的“勋章”。 快来动手吧,你的“翻车博物馆”值得被珍藏!。

尝试和自己的搭子们自发组建“Flag还能扶一扶”的互助小组,通过每周打卡、组队同行,将个人计划转化为集体动力,一起做把“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刻进DNA的新时代青年!

在图书馆奋战30分钟后突然想逃回宿舍?

晨跑计划刚启动就想躺平?

此时你需要启动“即时能量补给机制”——

比如正在“肝”毕设的李学姐,电脑桌面贴着“写完500字就奖励一集《甄嬛传》”的便利贴,当她强忍刷某宝的冲动写完文献综述,立刻打开零食抽屉来包快乐薯片——毕竟成年人的自律,都是靠“骗自己再坚持五分钟”的套路养成的。

用“延迟满足法”将大目标拆解为可触摸的小确幸,毕竟在反退堂鼓的战场上,适时投喂自己才是可持续战斗的奥义!

真正的反退堂鼓大师都懂得战略性撤退:

像在频繁的社交活动和重要申博关键卡点间“反复横跳”的张同学,某天突然在备忘录写下:“我真的需要参加那么多活动吗?还是单纯想逃避论文苦海?”。当晚张同学就选择折叠了三个他平时很活跃的群聊,开始全力申博,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在三个被他折叠的群聊里说:“朋友们!我成功了,今晚去哪吃饭?我请客!”

与其在“无效坚持”中耗尽热情,不如开发一套专属评估系统:当产生放弃念头时,先打开备忘录进行“灵魂三问”(这个目标是否符合我的核心需求?阻碍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调整方向是否更有价值?)。就像奶茶店的“季节限定款”,人生计划也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开启动态模式—— 保留60%核心主线任务,留出40%弹性空间给灵感迸发的支线剧情。毕竟,把“及时止损”与“半途而废”区分清楚的,才叫人间清醒。

如果发现某个Flag确实难以为继,放弃或许也可以变成“艺术”:

比如坚持夜跑三个月却查出膝盖积液的陈同学,把发光的跑鞋挂在闲鱼,并附上:“曾陪我见证过22:58的月亮,希望它可以陪新主人解锁晨跑成就”。转头用转让费买了游泳卡,加入学校泳协,开始水上快乐生活。

这些被妥善安放的“未完成”,终将在未来某个时刻与升级版的你重逢—— 毕竟,敢于对不适合的目标说再见,才是对生活体验最优的选择。

你可以是飞奔的骏马、是打滚的熊猫、

甚至是“呆”在树上的树懒,

但唯独不必是,

永远紧绷的发条玩偶。

退堂鼓的另一面,

或许不是退缩,

而是更从容地选择,

进退自如的惬意人生。

青年一代的“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本质是与时代对话的成长阵痛。

从深夜焦虑到黎明觉醒,

从逃避刷剧到直面ddl追杀,

那些看似矛盾的“仰卧起坐式奋斗”,

恰恰是青年建立自我认同的必经之路。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

青年期的终极任务,

是在不确定中锻造“自由选择的承诺”。

如果,成熟需要在不断试错中

带来认知升级,

那在这场成长的旅程中,

青年也可以不选择直线冲锋,

允许自己踉跄几步,

或许比强求“完美节奏”更接近成长本质。

毕竟真正的自由,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