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古琴演奏家,倚兰琴院创始人林群群谈过程诗教(一)

更新时间:2025-04-19 20:18  浏览量:3

2025年4月2日下午,以“AI时代音乐何为?”为主题的第7期(音乐主题)过程诗教实践沙龙在线上举行。古琴演奏家,倚兰琴院创始人林群群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沙龙,并发表演讲《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教育:AI时代的人文必修课》。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已经作者审核授权发布。阅读第7期沙龙全部内容请点击文末链接。

林群群,自幼学习音乐,200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研修班,师从多位名家研习琴筝艺术,是莆田市首位举办古筝音乐会和推动古琴复兴的践行者。现为文旅部古琴研修班授课专家、中国古琴学术委员会理事、福建省艺术教育协会筝委会执行主任、莆田市琴筝研究会会长等,兼任多项国家级音乐协会职务。学术成果丰硕,曾为国际体联主席等举办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图书馆、中央音乐学院等地举办多场原创作品音乐会及专题讲座,并连续7年主办“大爱妈祖新年音乐会”。出版《古筝王国游历记》《古琴考级教程》等著作,创作《妈祖幻想曲》《弦满川》等琴筝原创作品,多次受邀担任全国性音乐赛事评委及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演出,致力于古琴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教育:AI时代的人文必修课

非常感谢邀请,能跟这么多诗情画意的朋友在线上相聚。就像刚才白老师说的,我从事的是古琴艺术的文化传播工作,因为古琴艺术,它本身就是带着非常浓重的诗性文化气息的,它跟诗词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深厚的。在长期的工作当中,我就发现了,特别是在当下这种AI科技重塑人类生活的今天,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深度疗愈与重构。

刚才我们说到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那下面我就先跟大家聊聊,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我觉得是意境的营造。

比方说,在我们的古琴世界当中,它有三种音色泛音如天,散音如地、还有我们的按音如人。它这三种音色就构成了空灵悠远的音色特点。还有比方说在古琴音乐里面一直在追求的大音希声。也就是古琴音乐虚静的审美追求。还有古琴音乐里面意境营造的山水意象的表达。

第二个就是古琴音乐当中的情感表达。

第一种,比方说在我们作品当中这个《酒狂》它是比较佯狂的感觉,然后《离骚》是比较忧思的感觉,它表达的是文人情怀的一种寄托。第二种情感表达是一种含蓄内敛的表现方式。第三种情感表达就是我们古琴音乐艺术当中非常重要的留白艺术。

第三是文化符号:一则,古琴的琴器本身,它是具有中华文化的象征意义的。比方说我们的琴长是三尺六寸五分,象征着一年365天;二则,可能在正式场合,进行古琴演奏的时候,我们会非常注重这个演奏礼仪,比方说人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焚香、净手、静坐之后再去进行古琴的演绎;还有,古琴与诗词书画也是互通的,比方说我们的琴中是有画意的,诗中又有琴韵。

第四是哲学思考: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古琴当中是有儒家的“中和”思想、有道家的“自然”理念,还有禅宗的“顿悟”境界的。

第五是生活美学:比方说书房雅趣,我们以前所说的古代文人,他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就是琴棋书画;那么还有就是古琴艺术,它也非常注重外在环境的这种营造,比方说园林意境的营造;还有古琴曲里面有这种四时的感应,春天的时候,我们可能抚《阳春》,夏弹《碧涧流泉》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古琴艺术当中这种诗性的气息,它不是刻意为之的艺术表现,而是中国文人将生命的体验、还有这种自然的观照和哲学的思考,融会贯通后在琴乐当中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在当下快节奏的 AI时代生活中,古琴艺术中的诗性文化教育,能够帮助人类唤醒深层的情感记忆,弥补技术社会的情感空洞,帮咱们去对抗技术的优化,从而重建跟现实社会的这种情感的“血肉联系”。

我觉得在这个长期的文化传播以及教育工作当中,我就发现。我们的古琴艺术,它的诗性文化教育是可以起到这个疗愈目前我们信息过载、培养美学的这种专注力。因为我不知道大家现在发现了没有短视频或者是这种短信息铺天盖地的,现在人们因为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导致了注意力的分散。这种深度思考的能力也随之下降。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时代环境下,古琴艺术的这些性性文化教育,起到了很好的疗愈作用。

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教育在疗愈信息过载、培养慢美学专注力方面,犹如一剂“文化良方”。在这个长期的工作实践当中,我觉得文化药剂作用是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简单的来说一说:

第一,比方说古琴音乐当中,我们是叫低频共振,那么这个低频共振,它会使人进入比较放松而专注的状态。

第二,古琴曲速度普遍是偏慢的,它很多的作品的速度都是在45至65拍,这样子的一种速度,它是接近我们的静息心率,还有演奏时的呼吸的控制,其实就是有点像跟我们这种气功里面的调息方法,它是有点相通的。那么这种的生理同步的效应,能够有效的阻断手机对我们造成的注意力的碎片化。

第三,你想当我们在弹琴的时候,从右手触弦到左手取音,我们可能需要一个起码两秒以上的延迟,我们可能会达到三秒到五秒。那么这种慢反馈的模式,对于重塑我们大脑的信息处理的这种习惯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曾经有人做过研究,就起码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你不能说只是一天或者是一个小时,可能需要三个月以上的古琴练习者,那么在我们的斯特鲁普的测试当中,他的错误率就会降低到41%。

第四,就是我们在演奏时需要处理的是多维度的信息,比方说:我们的指法,那么这是一种空间概念;节奏这是一种时间上的概念;音色就涉及到质感;气息,那么我们可能说是能量气场。我们同时会触及到这四个维度的信息,那么这样子的一种结构化的注意训练,确实是能够增强我们的工作记忆容量的,它的效果可能优于正面的冥想。

还有就是,你想,当我们非常正式的、按照传统的留下来的一种方式来进行弹奏的话,它是有前面一系列的仪式感的,比方说沐浴更衣、焚香静心、还有我们的调弦定位,这一系列之后我们不是才开始进行抚琴?那么这样子一种完整的抚琴的仪式能够让我们去降低手机的使用欲望,从而更加追求我们自己内心的世界。

还有比方说,在我们梅花三弄的主题,因为三弄其实就是主旋律重复三次,那么它形形成了一定的叫做听觉的锚点。还比方说流水的连续的滚拂构造的声音的屏障,这样的音乐结构,能够有效的阻断碎片信息的神经编码。

再接下来,比方说它也可以去培养我们的这种微观的美学体验,比方说古琴音乐当中的一个吟,这个指法,它包括的是我们在吟的时候可能有一个先启动,然后行进再转折以及收尾这四个阶段。这样对细微动作的感知的训练,能够帮助我们去训练被短视频摧毁的这种细节的感知能力。

还有就在这个古琴这个诗性的艺术当中,我非常喜欢它跟我们这个诗词当中的留白一样的艺术表达。在我们古琴音乐当中叫做“息”、休息的息,也就是音乐世界当中的休止符。这种刻意的空白艺术,我觉得它可以使咱们的大脑启动完形补全功能。我觉得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可以刺激我们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能力。我们古琴《溪山琴况》中所言:“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这种深度的和谐状态,正是当代人最需要的认知。

还有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 AI 是非常擅长模式化输出的,但缺乏人类特有的联想跨界的创新能力。前阵子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非常流行一个机器人弹奏古筝的视频。机器人在弹古筝,那么我们就会发觉它弹出的声音比较机械化,缺少了人类的这种本真的情感。那么我们在做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教育的时候,恰恰是可以弥补这一块的。就比方说我前面说到的古琴的留白艺术跟诗词当中的隐喻手法,能够激发大家去突破线性的思维和束缚。

下面我要再分享一个在我们做这个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教育的时候,我们就是在传承文化的这个基因,而且是构建我们自己作为一个中华民族这个传承人的身份认同的这种精神宝典。因为全球化跟 AI 标准化,它必然会导致文化趋同,那么年轻一代就易陷入身份认同的危机。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教育,恰恰是可以弥补这一点。比方说我们通过古琴曲《凤求凰》,我们就可以还原汉代“琴挑文君”的历史场景,然后去结合司马相如《凤求凰》这个诗词的原文,让学生角色扮演并讨论“知音文化”的现代意义;还比方说我们在解析古琴减字符中的吟猱这个指法跟诗词的平仄格律去进行对比,从而去揭示中华文化当中“和而不同”的哲学内涵;还比方说我们在做诗古琴艺术诗性文化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探讨本地的古琴工坊或者是诗词的碑刻,让学员去拍摄纪录片,并撰写调查记录。这样去挖掘地域文化中的琴诗脉络;还可以将古琴音律与数学声波频率结合;诗词对仗与编程逻辑类比,以科学视角重构传统文化的认知。

那么AI确实也能赋能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教育,能让AI的这种工具理性与我们人类的人文价值去达到一个平衡。比方说AI技术可以辅助我们开发古琴陪练 APP。有很多的前面的这种技术的借鉴,所以我个人觉得去开发AI的古琴陪练这种 APP 是可以实现的哈。那么去比方说实时的纠正指法,但是保留瑕疵的这种物理功能,这时候我们就对比机器的精确性跟人性化表达的差异,我相信它也可以找到很多内心的这种诗性的感悟的。还比方说,利用这种前沿的NLP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生诗作的情感倾向,比方说可以推荐他们去匹配这个古琴的曲目,豪放的诗词可以搭配古琴《酒狂》,婉约的诗词,可以搭配古琴曲《忆故人》。我们还可以通过 VR 技术去还原兰亭雅集的场景。学生去穿戴汉服,化身古人在虚拟的山水间抚琴赋诗,那么这也是对于当代的这个诗性文化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后,我们在这一系列的跟大家分享当中,我们也是在进行探讨AI时代与诗意的抗衡:古琴艺术诗性文化教育的价值定位。古琴艺术的诗性文化教育,在 AI 时代,它的本质就是在培养一种与自然接轨、追寻本生命态度。你想一想,在追求效率的时代,允许自己为一曲《幽兰》驻足,吟猱绰注而沉思,它并非是去拒绝技术的进步,而是以人文精神为 AI 时代去锚定价值坐标。

当机器能写诗谱曲时,人类更需要追问“为何而做”。唯有如此,我觉得在这个技术狂飙的巨浪当中,像我们这种艺术人这份“欲将心事付瑶琴”的真诚,才能如千年琴音般,始终回荡在文明的星空。

这是我今天的分享,因为前面听了大家非常多的好的建议,我也希望大家能对我的分享,一起来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谢谢!

2025-4-2,连线于莆田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