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毕加索不相上下,却被称为“受诅咒的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5-04-20 23:20 浏览量:8
毕加索晚年在病榻之上常念叨着他的名字,带着感叹,亦带着惋惜,而那时,距离他离开人世,已有五十多年。
“当我洞悉了你的灵魂,我会画出你的眼睛。”
——莫迪里阿尼
不画“瞳孔”,但画灵魂
倾斜的脖子、细长的鼻子、拉长的脸部……这样的面孔多少是有些让人出乎意料,毕竟除却抽象派之外,没几个画家会将人脸变形至此来作画。但莫迪里阿尼不仅这么画了,还给他所有的画中人都安排上了这幅“忧郁面具”,而人脸中常起到提神作用的眼睛,他却很少描绘。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许多画家画人,重在画眼神所传递出的情绪和精神,但莫迪里阿尼却偏偏不采用常规的画法。
不同于他人乐衷于表现的清澈明亮的眼眸,莫迪里阿尼后来的作品,要么画眯成一条的小眼睛,小到也看不清楚有没有刻画瞳孔,要么画歪斜的大小眼,只留下一团“空洞”。
可能有朋友想问,这是懒?还是懒?还是懒呢?
对此莫迪里阿尼表示,实在是冤枉,他画中的艺术变形手法,可并没有刻意扮丑或者偷懒的意思。即使他在创作中确实受到过塞尚在形态结构处理手法上的影响,注重从抽象中寻求恒定,倾向于化繁为简,但他与塞尚在人物描绘上的表达又有所不同。
在他看来,塞尚的人物更接近于古代雕塑,虽有眼睛却无目光所向,而他后来的人物作品正好相反,即使并未画上瞳孔,却是能看得见的,是有光的。
如果说塞尚在人物中表现了对生命的默认,那么莫迪里阿尼在人物中表现的便是一种需要去探寻的原始本能。他曾说过:“我正在寻找的不是真实也不是虚假,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本能中的秘密。”
深入了解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会发现他的创作手法曾受到过新印象主义、立体主义、原始艺术的广泛影响。青年时期的莫迪里阿尼曾向布朗库西学习过雕塑,他立志成为一个雕塑家,只不过天不遂人愿,身体欠佳,只能转行学画。
但正是这段学习经历使他对人体的线条以及结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种雕塑的创作思维也影响到了他的绘画创作,使他在摸索中开创出了一种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在他的画中,人物与画面空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微妙联系,通过利落的线条合而为一,他的创作常常是在做减法,色彩或用笔都不是画面中喧宾夺主的存在,人物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看似变形或者刻意拉长的手法,并不会给人怪诞的视觉感受,反而有种优雅从容的美感。
而人物脸上不添笔画的双眼,像是一滩迷蒙而诱人深入的泉,让整个人物的表现力反倒更为突出了。与其说他的作品是在画人,倒不如说是在画每个人潜藏深处的孤寂魂灵。
命途多艰,势如闪电
不过在二十世纪初名家辈出的巴黎画坛,莫迪里阿尼这种画风既不跟风,又不讨喜,甚至可以说是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的“丧”气,不难想象他当时混得其实也不甚如意。
幼年就体弱多病的他,在成年之后身体也并未见好转,反而病症加重,但他仿佛破罐子破摔,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体。
在巴黎寻求机遇时,他住在有名的落魄艺术家聚居地——蒙马特柯蓝克尔街,那里有太多郁郁不得志的故事,许是那样放纵颓废的氛围影响了他,那些游荡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与女人和酒友寻欢作乐的日子里,他一边在这样的颓靡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一边又不断沉沦于此。
人们谈起他,便常常会将他和酗酒吸毒、游手好闲这样的八卦联系在一起,再加之他个性狂放不羁,不屑于和商人或评论家周旋,以至于他的作品在官方渠道很少得到优待,一生只举办过一次个展,这点与他在官方和上流社会大受欢迎的圈中好友毕加索截然相反。
当时已经在画坛站稳脚跟的毕加索十分欣赏莫迪里阿尼的才气,甚至会提点他要爱惜羽毛,去多接触那些上流社会手握资源的权贵们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但莫迪里阿尼依然我行我素,一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样子,以至于他总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常常连画作都卖不出去。
不迎合权贵的他只凭自己的初心作画,他画中的人物常常是自己交往过的女友或者亲近的朋友,亦或是他自己。只是在创作摸索中,这些人物越来越消除了个性的特点,但又并非同质化,手法相同,其画中每个人的神情却仍有不同。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人珍妮·赫布特尼,是他作品中最常出现的人物。珍妮为他带来无尽的灵感,甚至不顾一切与他私奔,并为他生下了他们的女儿珍妮·莫迪里阿尼,陪伴他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几年光景。
那些描绘珍妮的画作中,虽然珍妮也一样被夸张刻画,多数并未点“睛”,个人化的情绪与特征被剥离后,珍妮的美丽与气质却丝毫不减,显然莫迪里阿尼将自己的爱意倾注其中,不断记录着这个为他带来幸福的女子生命中的静好岁月,而那些岁月,想必也是他精神世界的落脚点。
不过描绘自己时,莫迪里阿尼显得更为冷静克制一些,画面中的他常面容寡淡,眼睛并无焦点,仿佛从纵情声色的过去中抽离,灵魂漂浮在画面上空,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归于平静、波澜不惊的气质。
这大抵也是他试图在人物画中表现的所谓“人类本能中的秘密”,那便是一切情感与情绪的源点,带着一种内在的宁静与自省的意味。
后人常称莫迪里阿尼是“受诅咒的艺术家”,认为他明明有着与好友毕加索不相上下的才华,却并未受到太多优待与偏爱。直到他去世后,他的作品才不断升值,也不断受到人们的肯定与赞赏。
莫迪里阿尼《侧卧的裸女》拍卖图
他的代表作《侧卧的裸女》在2015年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了1.7亿美元的高价,是当时全球艺术品拍卖纪录中成交价第二的作品,即使在今天,这个价格也在单幅油画成交榜单中位居前列。
当人们开始认真审视莫迪里阿尼作品中深层的表达时,他却来不及见证往后的荣光,短暂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35岁那一年。他走后的第二天,怀有身孕的珍妮从家中阳台纵身一跃,也随着他去了。
为了纪念他,法国诗人法朗西斯·卡柯的曾留下文章,文中写道:“他的一生有贫困与烦恼,记录了因为与世格格不入而摆脱掉平淡无奇的愿望。它具有一种想要出人头地的特征,并且表明了对惩罚的渴望和达到目的的愿望。……就全部生活而言,就所有缺点和质量而言,就对不幸与特殊的体验、优雅的激流、狂热与猥亵而言,莫迪里阿尼在身后留下的是一个不能很快填满的空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