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艺术在东汉后期才出现,以前的又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5-04-21 00:57 浏览量:4
为什么艺术在东汉后期才出现,以前的又是什么!
东汉末年,外戚干政,官宦争权,朝廷腐败,公元184年,灵帝时期张角兄弟带群众揭竿而起,黄巾起义拉开序幕。
中原大地再次热闹起来,金戈铁马汉室从此衰微,文人士大夫没了用武之地,于是思想的枝桠也再次疯长,毕竟人闲着很容易搞事,文人相对比较安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折腾。
大氏族培养的文士退出政治舞台,闲着也不是办法,总要干点事,修养好的文人一般不会吃喝嫖赌,他们自然沉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文学创作,诗词歌赋,游山玩水等等,于是我国的绘画事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
汉代儒家占据主导地位,不管是美术作品还是其他领域,都承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所以这个时期人还是最重要的,当然这里的人说的是上流社会,底层人只能称之为牛马,不能完全称之为人。
宗教成员所谓的动物,人,神其实并不神话故事,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底层的人就是所谓的牛马,中层为人,上层就是神仙级别的待遇,所以想要实现阶层跨越首先得知道自己是什么,然后在训练。
所以在东汉时期人物肖像画就是重点题材,其他的只能作为辅助,而被描绘的人可不是一般之人,要么是圣贤,要么是帝王贵族,是要给底层人做一个榜样的,让大家学习这种精神。
然而战争的到来,打破了这样发格局,底层牛马觉醒了,捋起袖子使劲干,上面的神仙开始恐慌,底层人不再服务上层,上面人还不饿死了,吃啥喝啥,怎么安稳的享受,于是神仙们组织天兵天将下凡斩妖除魔,就如同孙悟空大闹天空一样。
黄巾起义很快被各路诸侯给剿灭了,刘备,曹操这类野心勃勃之人登上历史舞台,不管他们是底层还是中层,总之联合起来把神仙给打下来,然后自己上去。
文人艺术家手无缚鸡之力,只有手中的画笔,自由的精神,于是他们提出“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等等,在精神世界做自己的王,因此绘画才有了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独立性。
美术作品才开始作为艺术品独立存在,而创作者才有了留下名字的资格,以前几乎不能留名,落款铭印想都别想,史上第一位被记住的画家就是曹不兴。
他是一个擅长画佛的画家,被称为佛画之祖,由于战争的兴起,宗教也开始活动起来,宣杨他们的善文化,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等善文化的谎言维持不下去了,而佛家提出空,天堂地狱,前世今生,企图让人们信服少做点恶,多做点好事。
这就好比圣经讲的因相信了主得救了上了天堂,因不信而下了地狱,这种也只能忽悠一些小孩子而已,岂不知自己就是神,就是佛,每个人的心就是自己的佛祖。
第一位画家曹不兴是三国吴人,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他主要画人物,他的弟子是卫协,是西晋画家,多创作人物故实以及道释题材作品。也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
当然这个时期的学术是师承的,并没有对外开放,流行在主流社会,底层人饭都吃不上,哪有时间精力画画,对于画画学习跟做梦一样,太不现实了。
顾恺之称赞卫协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或许你会发现历史只会记住最优秀的人,普通画家根本没有机会。因此这个时期的历史只记住了很少几个画家,比如陆探微,他的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
他还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这很大程度是受到玄学的影响,张僧繇的风格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与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相对应。
由于东汉末年东方太乱,杀戮严重,于是佛教看在眼中,觉得他们是该出来救世了,打着为拯救天下苍生出来了,佛教传入中国,中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画佛,造佛像,这也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
山水画和花鸟画也开始萌芽,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详述“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宗炳的《画山水序》直抒“澄怀观道”之志,等就是艺术家创作的心得体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