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绘圣境:济宁书画家赴曲阜凤凰山芦斗寺共谱艺术华章
更新时间:2025-04-21 06:03 浏览量:9
4月20日,春风和煦,济宁市书画研究会的7位书画名家在程洪森会长的带领下,与曲阜市艺术家共聚曲阜吴村镇凤凰山麓的千年古刹——芦斗寺,开启了一场以“山水为媒·笔墨传情”为主题的书画艺术交流笔会。
凤凰山三面环抱,仙雾缭绕,古寺钟声与书画雅韵交织,艺术家们以笔墨为语言,与天地对话,创作出一幅幅与山水辉映的艺术佳作。
凤凰山脉芦斗寺:千年古刹中的灵感之源
芦斗寺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唐,因山势形如漏斗而得名。此地群山环峙,泉水淙淙,春日的凤凰山满目青翠,山间云雾如轻纱浮动,古寺红墙黛瓦掩映其间,宛若一幅天然水墨画卷。
书画家们置身此境,感叹“山色即画意,泉声作诗韵”。程洪森会长表示:“凤凰山的灵秀之气,恰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
名家挥毫:山水人文共生的艺术交响
王超:笔墨如刀,书写山河气魄
作为原济宁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市书协副主席,王超以雄浑的隶书见长。他铺展宣纸,挥毫题字。
笔锋遒劲如刀刻,墨色浓淡间尽显凤凰山的巍峨与包容。王超坦言:“书法不仅是线条之美,更是对天地精神的捕捉。”
程洪森:烟云入画,绘就山水魂魄
国家一级美术师程洪森立于寺前远眺,将凤凰山的层峦叠嶂与芦斗寺的飞檐翘角融入画中。
他以工笔勾勒山石肌理,以淡墨渲染云霭流动,画作虚实相生,寺隐云深处,山藏古意中。观者感叹:“此画可闻晨钟暮鼓,可见禅意流淌。”
吴玉:道法自然,墨染空灵之境
道家书画院画家吴玉,以道家哲学入画。他取寺后清泉研墨,笔下以留白造境,远山似有若无,近水蜿蜒如带,天地人浑然一体。
“山水即道场,笔墨即修行。”吴玉的创作,恰是对凤凰山“洗脱尘俗”之境的注解。
邵华:花鸟传情,点染山间生机
花鸟画家邵华独辟蹊径,捕捉凤凰山春日的一角灵动。他的创作野桃斜倚寺墙,山雀振翅欲飞,花瓣随风飘落,似与泉声共舞。
“山间一草一木皆有情,花鸟亦是山水精神的延续。”邵华这样认为。
李家成:工笔精微,再现古寺沧桑
工笔画名家李家成聚焦芦斗寺的建筑细节。
他的创作古寺斑驳的砖墙、檐角的风铃、石阶的青苔皆细腻入微,远处山色空蒙,历史沧桑跃然纸上。“每一笔都是对千年文脉的致敬。”他如是说。
魏爱国:金石铿锵,篆刻山水印记
书法篆刻家魏爱国刀笔兼修,作品如在青田石上刻画。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作品.似刀法刚健中见婉转,金石之气与山寺古韵相得益彰。他笑言:“篆刻是凝固的山水,亦是永恒的对话。”
张贯运:商海文心,以热爱致敬传统
企业家的张贯运说“在商海奔波,唯有笔墨能让我回归本心。大师们的作品,是这场雅集中“艺术无界”的最佳注脚”。
笔墨交融: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这场来自济宁与曲阜当地书画家合作圣会,把作品集合起来,组成了壮观巨幅风景画,程洪森勾勒山形;
吴玉点缀云烟,邵华添画山花,魏爱国题写跋文……但见,凤凰山雄奇、
芦斗寺幽邃、泉流的清冽被尽收其中。王超提笔落款时感慨:“今日笔墨不仅是艺术交流,更是对中华文脉的接续传承。”
这场笔会,艺术家们以丹青为纽带,让千年凤凰山的灵气与千年书画艺术的神韵交相辉映。
芦斗寺的钟声里,一幅幅作品不仅是山水之美的再现,更成为“天人合一”哲学的艺术诠释。
正如程洪森会长所言:“当笔墨遇见山水,艺术便有了生命;当传统遇见当代,文化便永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