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如果你只是被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你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

更新时间:2025-04-21 18:13  浏览量:3

“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没有艺廊,没有收藏家,没有评论家,也没有钱。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我们都一无所有,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

——马克·罗斯科

1970年2月25日,犹太裔美国画家马克·罗斯科在自己位于曼哈顿的工作室自杀了。

那时正逢波普艺术崛起,他所坚持的抽象表现主义受到极大冲击,而他为数不多的几个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好友也不断因自杀或意外事故纷纷离世,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痛与折磨使罗斯科的情绪日渐恶化,身体也因疾病发作而每况愈下。

尽管那时他已熬过了清贫岁月,各大美术馆、博物馆为他举办展览,他的作品价格也在艺术市场上节节攀升,名利唾手可得,他却再也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热血与快乐。他沉迷酒精、抑郁消沉,常常彻夜作画,似乎只有潜入大片色彩浓烈的抽象色块中,才能获得片刻的安宁与希望。

然而他终究没能撑过66岁那一年,当凛冬将过、春草初生时,他选择了割腕自杀的方式永别人世,在血液流失中静静结束了这孤寂而不被理解的一生。

只是一切还不算完,随着他的离世,竟引发了20世纪最为轰动的艺术丑闻案。

在他去世后的三个月内,他的经纪人弗朗西斯·肯尼斯·劳埃德通过曾经签订的协议条款以及幕后操作,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将罗斯科极具市场价值的800多幅遗作据为己有,罗斯科才刚20岁的女儿凯特·罗斯科不仅痛失父亲,还要打起精神来与这些无耻之徒周旋。

她将经纪人告上法庭,这场为期4年零八个月的诉讼官司和刑事审判一举成为了20世纪最受关注的艺术案件,最终结果虽是罗斯科的家人胜诉,然而许多已经被出售的作品却再也无法追回。

那些伴随着凯特成长的父亲的画作,流入市场几经高价转手,成为了富商觥筹交错间的谈资,成为奢华豪宅中挂在背景墙上的装饰。谁会在意一个女孩的痛苦和遗憾?就连罗斯科的死亡,也渐渐被人遗忘。

走出绘画,走入内心

时钟拨回到19世纪50年代,那时罗斯科终于迎来了艺术事业的上升期,他的抽象艺术渐趋成熟,发展出了自己的标志性风格,并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好评。他参展、卖画、租得起更好的工作室,就连肯尼迪总统都会邀请他参加就职典礼,并为他的个展捧场。

他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仍然毫不收敛自己的暴躁与不羁,对不符合心意的展览安排坚定拒绝甚至公开讽刺。

1955年,他在一场聊天中愤懑地谈论时代变化下的感受,那段发言至今都被奉为他的金句。

“现今情况不同了,这是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至于哪种情况对世界更好,我恐怕没资格评论。但我知道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过着这种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让我们扎根、成长。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

罗斯科的一生,似乎总是伴随着诸多不幸、矛盾以及激化的情绪,这与他幼时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生在犹太家庭曾给他带来许多不好的回忆,即使移民美国,因为犹太人的身份甚至一度被取消在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只能半工半读坚持学业,读到大三,他任性辍学,从此开始了一贫如洗的逐梦之路。

他画下游走于城市之间的边缘人群,画下人与人擦身而过的落寞瞬间,早期的具象创作其实已经在描绘人类内心情感与生存状态的摸索之中,随着个人经历的变化,他的艺术探索也在渐渐深入。

罗斯科批判流行主义、物质主义,并从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艺术创作该走向何方。在持续的风格变化与探索中,他经历过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流派,尝试过种种符号语言和色彩关系等的组合,但这些外在形式都不是他最本质的追求。随着创作的积淀,他在不断借助画面追寻和表达人类内在涌动着的种种情感体验,从遥远的古希腊传统文化中,他找到了人类生存中最本质的悲剧内核,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哲学以及创作中。

有人评价他是“色彩画家”,他对此坚决否定,于他而言,走出绘画、走入内心才是他的艺术要追求的根本。

他曾对自己的精神性创作解释道,“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感兴趣的只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许多人能在我的画前悲极而泣的事实表明,我的确传达出了人类的基本感情,能在我的画前落泪的人就会有和我在作画时所具有的同样的宗教体验。如果你只是被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的话,你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

在罗斯科的创作后期,他沉迷于画下一个个纵向并列的矩形色块,画作尺幅往往很大,色块在稀释与晕染之中形成一种模糊的边界感,恰好构成一种交流的场域,将观者带入画中,并为其带来复杂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如同进入画中冥想一般,每一次观看,都是思想与精神的碰撞和交融。

罗斯科的独特画风使他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中独树一帜,并持续影响着后世的许多画家以及艺术从业者。

安妮·巴斯寓所珍藏画作

在2022年5月纽约佳士得“安妮‧巴斯珍藏”晚拍上,著名收藏家安妮·巴斯将其珍藏的数幅稀世名作在拍卖中一一亮相,其中就包含她在自己居所中悬挂多年的两幅罗斯科的名作《无题(深浅红色)》和《NO.1》,在当晚分别以6680万美元和4962.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位列千万级拍品的前列。

这两幅画均为罗斯科在事业巅峰时期所创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色彩浓烈,情绪饱满,见证了他生命中尚算圆满的岁月,尽管那时他已经感受到了名声所带来的无力与疲累,起码还在积极为自己的艺术梦想而战斗着。

马克·罗斯科《无题(深浅红色)》(1961)

而在前一年5月的纽约佳士得“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另一幅《无题》也曾于藏家私藏多年后重现市场,这幅《无题》是罗斯科的临终遗作,与此前鲜亮的画面已大不相同,随着境遇的变化,罗斯科在画中所构建的冥想世界也不免染上几分发人深思的沉郁。

马克·罗斯科《无题》(1970)展览

艺术史学家大卫·安法姆曾评价这一副《无题》:“摆脱了196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笼罩着他的哀伤的单一色调,最后一次投身于2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珠宝般迷人的色彩中……他的深蓝色调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就像通往来世的入口一样闪烁。”

昏暗的展厅中,画作边缘所布置的光线像是画面荡出的余波,这是罗斯科生前最喜欢的布展方式,因为他坚持认为足够大的画幅、足够强烈的色彩以及足够昏暗的光线,会给观者带来最沉浸而震撼的精神体验。

那时最终的悲剧还未来临,透过那些似在画面上隐隐浮动着的色块,依稀还能看到鲜活跃动着的生命。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