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调研组来渭调研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全民艺术普及等工作
更新时间:2025-04-22 19:57 浏览量:9
4月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喻静率调研组一行七人来渭南开展为期五天的考察与交流工作,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田建等参加调研。
此次调研围绕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活动开展和基层美育实践、非遗保护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交流总结经验、探索优化路径,助力推动全国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不断深化发展。
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全民艺术普及亮点品牌
调研组首站来到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三贤路社区分校,重点考察 “家门口的美育讲堂” 品牌项目。该项目以社区基层为阵地,通过开设朗诵、声乐、非遗项目体验等普惠性课程,将艺术教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形成 “15 分钟社区艺术服务圈”,这种扎根社区基层“接地气、聚人气” 的艺术普及模式,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 “最后一公里”。
在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主校区,调研组详细了解 “市民文化讲堂、秦东美丽女子学堂、三贤学堂、星级团队轮训班、阳光美育少儿培训、文化干部培训基地” 等六大培训板块的运行机制。
近年来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的艺术普及课程内容持续丰富、培训服务提供主体更多元、艺术展示平台多样,实现了从主要服务“一老一小”到“全民、全时、全龄”的延伸拓展,打造了“全民学艺 人人有艺”的全民艺术普及服务品牌。喻静对学校“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 的工作理念给予高度评价,渭南的培训服务模式为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聚焦特殊群体,践行美育公益使命
调研期间,调研组深入临渭区曙光特殊教育学校和桥南留守儿童中心,实地考察“花儿朵朵美育课堂”公益培训活动。该项目针对特殊儿童与乡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开设绘画、舞蹈、声乐等特色课程,通过艺术疗愈与文化滋养,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现场,调研组与师生亲切互动,观看孩子们的手工作品与文艺表演。调研组指出,关注特殊群体的艺术普及工作,体现了文化惠民的温度与深度,是全民艺术普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受秦东文化底蕴,探访非遗生态与基层文化阵地
调研组走进渭南市非遗展示传习馆,沉浸式感受皮影、面花、戏曲等非遗技艺的文化底蕴。随后,调研组实地走访临渭草编巧娘合作社,观摩指尖翻飞间麦秆化作精美工艺品的神奇;踏入澄城尧头窑非遗生态区,在千年古窑遗址中触摸陶瓷烧制技艺的历史脉络;走进澄城红云花馍合作社,聆听传承人讲述面花艺术的民俗故事。在甘井镇文化馆,调研组深度考察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和非遗保护实践等成果。在庄严肃穆的司马迁祠中,探寻文史之乡的文化基因与文脉传承的深层关联。
搭建学术平台,共商全民艺术普及高质量发展
调研期间,双方举办了“全民艺术普及学术交流研讨会”。会上,田建主任全面介绍了渭南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实践成果与创新经验,双方围绕“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品牌建设”“数字化时代的艺术普及路径”“生活美学、艺术赏析、非遗传承与全民艺术普及融合” 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孙晓霞表示,渭南的实践充分彰显了全民艺术普及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中的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强化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品牌培育” 的工作机制。
总结经验启新程,携手共谱美育新篇
此次调研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落实 “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工作导向的具体举措。喻静表示,渭南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展现出的创新性、实效性与人文关怀,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将加强与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的联络与协作,通过理论研究、人才培养、项目共建等方式,持续赋能基层文化建设,让文化艺术之花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绽放。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田建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机制,深化 “文化惠民、艺术为民” 实践,努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全国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真正把文化馆建设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渭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