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经典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领引读书风尚 建设书香社会”主题活动举办
更新时间:2025-04-23 13:25 浏览量:8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和第19个西安读书月来临之际,“领引读书风尚 建设书香社会”主题活动4月22日在西安市东大街帆书数字阅读空间举行。该活动由民进西安市委会主办,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副刊部等承办,设置经典诵读、创作分享、著作捐赠等环节。来自市人大、市政协、民进西安市委会、碑林区政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与《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读者、作者代表50多人参加。
活动以诵读先贤经典文学作品拉开序幕。西传塞纳艺术培训学校副校长刘鹏程、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丽、声渡朗诵主理人梁笑宇、采桑子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徐炜等朗诵艺术家登台,先后演绎了马叙伦的慷慨诗词《贺新凉·廿二年九月十八日》《贺新凉·廿三年五十初度书怀》《贺新凉·有感,喻之杨花》三首、叶圣陶的隽永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冰心的《写给母亲的诗》《写给父亲的诗》两首澄澈小诗及郑振铎的《长安行》节选,带领观众感受经典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随后,四位西安本土作家携各自所著的长安文化类主题图书进行创作分享。其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西安市楹联学会秘书长兼学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徐熙彦以《楹联里的书香》来解析两行文字的天地格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杨瑾琪展示了《长安印典·古印集存》里的篆刻文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冰心散文奖提名奖获得者崔彦讲述了其创作《陕西节庆民俗》的心路历程及作品所承载的时光密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五届和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获得者章学锋,结合《丝路家书》讲述了如何用笔架起古今对话桥梁,生动呈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成果的路径。在赠书仪式环节,四位本土作家将各自的著作进行了现场捐赠。
灞桥区作协主席白来勤是《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副刊的忠实读者和作者,他告诉记者,每年都会参加很多读书分享活动,但像这样既有致敬经典又赓续文脉传承的读书会还是第一次参加,作为创作者在聆听了与会本土作家的分享后,感觉自己收获很大。某机构语文辅导老师、散文爱好者冰蓝,今年有两篇散文在《西安日报》副刊发表。谈及感受时,她接连感谢道:“感谢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对普通文学爱好者的精心呵护,感谢《西安日报》编辑对初学者习作的用心修改,感谢报社邀请我来参加这么高规格的读书会,感谢主办方承办方让我们感受到古城西安浓郁的书香。”
据了解,西安本土作家所捐赠的这些涵盖楹联、金石、民俗、丝路文化的图书,将通过“帆书”数字阅读空间惠及更多市民读者和会员朋友,为进一步深化书香西安全民阅读活动,扎实推进“阅读之城”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