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重点推荐艺术家——谭永松
更新时间:2025-04-23 00:05 浏览量:10
本期重点推荐艺术家——谭永松
谭永松 | TANYONGSONG
谭永松,现为中国钢笔画联盟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美术家协会理事,桂林职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长钢笔画、山水画、牡丹图。师从著名画家黄格胜教授,曾任县教育局局长,注重艺术人才培养,创办艺术高中,为专业院校输送1000多名品学兼优的艺术特长生。
墨韵流芳,香溢华堂——观著名画家谭永松牡丹图有感
在传统中国画的瑰丽园圃中,永松笔下的牡丹画作,宛如绽露的奇葩,散发着独特的艺术芬芳。
从构图上看,永松所画的牡丹图皆匠心独运。画家巧妙经营画面布局,花枝伸展错落有致,或含苞待放,或尽情舒展,于疏密间营造出灵动的节奏感。花朵、枝叶与留白相互映衬,既充实饱满又不失空灵,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与平衡。
于笔墨运用而言,尽显传统中国画之神韵。画家以浓淡相宜的墨色勾勒枝叶,墨分五色,叶片的向背、翻卷,在干湿、浓淡的笔触中鲜活呈现,尽显枝叶的蓬勃生机。描绘花朵时,色彩运用大胆且精妙,以鲜艳的红、粉晕染花瓣,层层递进,将牡丹花瓣的娇艳欲滴与质感细腻刻画。色彩与墨色交融,既保留了水墨的韵味,又增添了色彩的绚丽,让牡丹于宣纸上跃然而出。
画作所传达的意境更是深邃动人。牡丹,作为国画中的经典题材,承载着富贵、吉祥、繁荣等美好寓意。永松的牡丹图,不只是对物象的描摹,更融入了画家对牡丹精神气质的理解与感悟。无论是“春花怒放”的蓬勃朝气,还是“香溢华堂”的雍容华贵,亦或是“国色飘香”的典雅风姿,皆在画中得以升华,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富足美好的愿景,引发观者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共鸣。
这两幅牡丹画构图布局精巧。首幅中(见上图),花朵错落分布,主花突出,旁有含苞花蕾,枝干穿插自然,形成疏密有致的节奏。题字与画面呼应,增添平衡感。次幅里(见下图),几朵盛开牡丹与初绽花蕾相互映衬,枝叶延展使画面饱满又具空间感,留白处不着一墨却意境深远,整体布局和谐,凸显牡丹风姿与国画独特韵味。
这幅牡丹国画,宛如一场色彩与墨韵的奇妙邂逅。画家以灵动笔触,将牡丹的娇艳与枝叶的苍劲巧妙融合。色彩上,粉紫晕染的花瓣似美人娇羞面庞,墨色叶片则如忠诚卫士相伴。构图打破常规,花朵于枝干上肆意绽放,似在宣告生命不羁。
这幅牡丹画意境悠远。娇艳牡丹盛放,粉紫花瓣似云霞轻落,墨叶相衬,尽显端庄富丽。画家以娴熟技法,将牡丹神韵与传统文化内涵融合,既展现自然之美,又赋予画作深厚文化底蕴,给观者带来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乡土风情的视觉诗章
谭永松红色系列组画,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出浓郁的苗族人们生活的动人画卷。画面采用质朴的色调,以棕红色为主调,营造出一种温暖而醇厚的氛围,仿佛是时光沉淀下的记忆。
在构图上,错落有致地排布着晾晒的辣椒、古朴的民居与起伏的山石。辣椒的鲜艳色彩成为画面焦点,既象征着生活的热烈,又体现了劳动的硕果。房屋与山石的描绘细腻而生动,体现出画家对乡村景致的深刻观察与理解。
从表现手法看,线条简洁流畅却富有表现力,勾勒出物体的形态与质感。虽未过多雕琢细节,却以简洁笔触传递出乡村生活的本真与质朴。画作不只是视觉呈现,更是对乡土文化的深情眷恋,唤起观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敬意,在有限画面中蕴含着无尽的生活韵味。
永松这组写生创作(见下图一、二、三),以独特的墨色运用展现出传统山水画的韵味。画家笔触细腻,皴法得当,使山石具有立体感与厚重感。树木姿态各异,或挺拔或虬曲,尽显自然生机。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留白处营造出悠远意境,题字与画面相得益彰,增添了文化气息。整体风格古朴典雅,传递出宁静悠远的山水之美,体现画家对传统技法的娴熟驾驭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永松喜爱画牡丹图、山水画,还玩起了金鱼图(见下图)。画家以简洁而灵动的笔墨勾勒金鱼形态,墨色浓淡相宜:或用浓墨绘出黑金鱼的深邃神秘,或用淡墨晕染红金鱼的明艳鲜活,寥寥数笔便将金鱼的灵动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构图上,疏密有致。从两条金鱼的相互呼应,到三条金鱼的错落分布,再到六条金鱼的聚散组合,皆充满节奏感。画面留白巧妙,似是澄澈的水域,给金鱼以游动空间,营造出空灵意境。题字与落款增添了文化气息,整体作品体现了画家对金鱼神韵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传统水墨技法的娴熟运用,传递出悠然闲适的生活情趣。
永松水墨画还以鱼虾为题材,颇具匠心(见下图)。画家以墨色绘形,寥寥数笔勾勒出鲤鱼与虾共舞的形态,鲤鱼鳞片、虾的须脚皆细腻生动,尽显灵动之姿。构图上,疏密得当,或群鱼群虾共舞,或鱼虾相伴,营造出和谐氛围。题字 “和谐家园” 等为画作增添文化内涵,点明主题。整体画风简洁而不失神韵,体现画家对水墨技法的熟练运用,传递出自然和谐之美,展现出传统水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谭永松的山水钢笔画,概括起来有"三美”的艺术特点
一是线条“美”。画家凭借娴熟的技巧,以丰富多变的线条塑造景物。山峰的轮廓,凸显山体的雄伟与坚毅;或婉转流畅,描绘树木的枝干,赋予其灵动的姿态。在描绘山石纹理时,短而密集的线条层层叠加,细腻地展现出岩石的质感与沧桑感;而描绘云雾或远景时,轻盈、疏松的线条营造出朦胧的氛围。这种多样化的线条运用,不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生动地传达出山水的神韵。
二是构图布局″美”。在构图上,每幅画皆独具匠心。画家巧妙地将山水、树木、屋舍等元素进行组合,营造出和谐且富有节奏感的画面。画面中,景物分布疏密得当,既有巍峨山峰占据主要位置,成为视觉焦点,又有树木、屋舍等细节元素起到点缀与平衡作用。同时,通过对画面空间的处理,近景、中景与远景层次分明,引导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有序移动,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仿佛能引领人们走进画中的山水世界,感受那份宁静与悠远。
三是意境"美”。在意境营造方面,每幅作品都堪称佳作。画家通过简洁而精准的线条,摒弃了色彩的繁杂,以黑白的纯粹形式展现山水之美。画面中,静谧的山村、巍峨的山峰、葱郁的树木,共同构建出一种远离喧嚣、宁静祥和的氛围。观者能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质朴与壮美,心灵仿佛得到洗礼,沉浸于画中所传达出的悠然意境,体会到画家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这幅钢笔画以线绘古韵,营造静谧氛围。画面中心,石门砖石纹理靠硬朗规整线条展现古朴厚重,门洞似时光之窗。门后房屋用简洁流畅线条勾勒,屋顶线条表现瓦片质感,房屋线条传达岁月痕迹。近景木梯线条倾斜交错,增添空间与动态感。上方题字添文化韵味。整画以黑白线条构建宁静场景,虽无绚丽色彩,却借线条变化组合,呈现景物形态与空间关系,传递传统建筑美与乡村恬淡,引发对宁静岁月的遐思。(见下图)
这幅钢笔画独具韵味。线条灵动多变,石板路以长短不一、疏密有致的线条描绘,纹理清晰,尽显岁月沧桑。房屋轮廓线条简洁流畅,勾勒出古朴形态,结构的线条又精准传达出建筑质感。
构图巧妙,石板路延伸向远方,形成视觉引导,给人深邃空间感。画面中人物虽小,却成为视觉焦点,增添生活气息与故事感。
整体上,画家以简洁黑白线条,摒弃色彩繁杂,营造出怀旧、静谧氛围,传递出对古老街巷的眷恋,唤起观者对往昔时光的美好回忆,让人沉浸于这份质朴的艺术魅力中。(见下图)
这幅钢笔画在构图布局上匠心独运。巍峨山峰占据画面主要位置,成为视觉重心,其曲折多变的轮廓线条,展现出山体的雄浑气势。山间树木、屋舍错落分布,于宏大山势中增添细节与生机,疏密安排恰到好处。题字在画面上方,与山水景致相互呼应,既丰富了画面层次,又增添文化底蕴。整体构图营造出深远空间感,将山水的壮美与静谧完美融合,给观者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见下图)
这幅钢笔画技法精湛。画家以流畅且多变的线条勾勒景物,描绘山峰时,线条刚劲有力、曲折多变,凸显山体的险峻与厚重;刻画树木,线条疏密相间,展现出枝干的交错纵横与繁茂姿态。亭台的线条简洁规整,体现出建筑的古朴。通过线条的巧妙运用,精准塑造出物体形态,营造出空间感与层次感,尽显钢笔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见下图)
这幅钢笔画意境清幽。嶙峋山石与疏落树木相互映衬,线条勾勒出的古朴小屋静立山巅,似隔绝尘世喧嚣。近水处孤舟泛于水面,更添寂寥。留白处似云雾弥漫,营造出空灵悠远氛围。整幅画借简洁线条,传递出远离纷扰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让观者仿若置身清幽山水间,心灵得享安宁。(见下图)
这幅钢笔画意境优美。嶙峋山石与苍劲树木相衬,古朴屋舍隐于其间,几人闲适相聚,尽显恬淡。通过线条的长短结合、疏密结合表现出远离喧嚣的山居之景,留白处似云雾弥漫,增添空灵之感。整体营造出宁静悠远氛围,传递出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让观者心灵在这纯粹意境中寻得安宁与慰藉。(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