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长二F火箭:安全是“动态平衡”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5-04-25 08:23  浏览量:4

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网 郑亮摄影

中国网讯 2025年4月24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作为中国唯一现役载人运载火箭,长二F以100%的发射成功率和安全性评估值0.99996的极限指标,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守护者”。这枚“神箭”如何在20余年间蜕变为全球最安全的载人火箭?答案或许藏在对“安全基因”的持续迭代中。

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极限攀登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时,长二F火箭被赋予了一项看似矛盾的任务:在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上,将可靠性从普通火箭的0.91提升至0.97,安全性达到0.997。这意味着每100次发射允许3次故障,但即便发生故障,航天员生还概率需高达99.7%。

作为载人火箭,长二F火箭自诞生之初,就被注入了“安全基因”。当时,火箭研制团队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研制成功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并初步建成了第一个故障检测仿真实验室;首次研制成功大容量实时逃逸遥测系统和兼具气动整流与逃逸功能的智能整流罩。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后续可靠性升级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和工程经验。

基于这一技术基因的持续强化,2011年发射神舟八号前,长二F火箭通过定量评估,可靠性值达到0.98——其核心突破在于对初期冗余设计的深度迭代:采用控制系统三冗余计算机的技术,以及惯组冗余信息处理技术。

此后,通过覆盖设计、分析、试验的全链条技术攻坚,如今的长二F火箭,可靠性已从最初的0.97攀升至0.9905,安全性更达到0.99996,相当于每10万次故障中仅有4次逃逸失败。

背后是百余项技术改进的积累,也是一场对故障率“锱铢必较”的系统性革命。陈牧野介绍,其科学逻辑贯穿以下三大维度。

其一,广泛采用多种可靠性设计技术,通过冗余设计、裕度设计等技术实现关键单机三冗余架构,推动设计理念从“以功能为中心”向“以可靠性为中心”转变。

其二,从设备、分系统到全箭,全面开展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潜通分析、最坏情况分析等工作,对火箭故障编织了一张严密的网,对长二F火箭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及其原因进行“搜索-定位-控制-消除”,确保载人飞行的危险降至最低。

其三,充分进行可靠性试验,首创全面环境应力筛选和可靠性增长试验,产品通过试验可充分暴露并修复潜在缺陷;逃逸相关设备额外进行环境安全余量试验,确保极端条件下仍能正常执行指令。

二十余年间,数百项技术改进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研制团队通过迭代设计改进,不断探索可靠性边界。正如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陈牧野所言:“从0.97到0.99,小数点后的每一位增长,代价都是指数级的技术攻坚。”

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网 郑亮摄影

“毫秒级逃生”与“毫米级工艺”

长二F火箭最引人注目的安全设计,是覆盖全飞行周期的逃逸系统,这套系统如同为航天员量身定制的“太空弹射椅”,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响应故障,确保航天员安全撤离。

通常来说,当火箭的飞行高度比较低时,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推力和能量来使得逃逸飞行器快速脱离故障火箭,这时就需要逃逸塔工作,逃逸塔上又包含了逃逸主发动机、分离发动机和控制发动机,发生逃逸时,三种发动机各司其职,可在3秒内迸发70余吨推力,将逃逸飞行器带至安全区域,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而随着火箭飞行时间的延长,航天员面临的运载火箭爆炸的危险会越来越小,客观上对逃逸的时间性的要求会愈来愈低。作为运载火箭的死重——逃逸塔重达近3吨,在不需要逃逸时,带上逃逸塔对运载火箭而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当运载火箭飞行约120s时,火箭的高度约为38km,为提高运载能力,火箭近3吨重的逃逸塔抛掷,此时,整流罩上的高空逃逸发动机接管任务,实现无塔逃逸。

长2F火箭研制初期,设计师们只在国外画报上看到过逃逸火箭和一点零星文章。面对困难,设计师们知难而上,自编出一万多条程序,利用容量有限的微机,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计算,紧密配合,奋力攻关。自1993年5月,历经4年,研制团队解决了固体发动机难题,最终通过1998年的“零高度逃逸救生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

若故障发生在110公里以上高空,逃逸系统将启动船箭应急分离程序,飞船与火箭脱离后依靠自身动力调整轨道,执行自主返回任务。这套系统至今未被启用,却通过了多轮极端条件模拟验证了其可靠性。

为确保分离瞬间的绝对同步,整流罩上的32把机械锁采用了“毫米级工艺”——每把锁的安装间隙小于1毫米,32根拉杆通过微调“吃掉”加工误差,分离时仅发出“一声响”,误差控制在毫秒级。

火箭院刘忠介绍,在火箭装配过程中,工人需在整流罩狭窄空间内悬空作业,用定制工具拧紧螺母,误差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即需返工。这种“毫米级”精度甚至延伸到极端预案,从人员调度到设备调试,每个环节均经过多次沙盘推演。

设计加严的“安全余量”哲学

陈牧野介绍,长二F火箭的设计方案、系统设计和产品设计采用“一度故障工作,二度故障安全”的设计思想。为提高可靠性,长二F火箭多措并举,广泛采用了冗余设计和裕度设计、提高了元器件等级和筛选标准等措施。

在长二F的设计哲学中,“冗余”不仅是技术策略,更是一种安全本能。其控制系统采用“三冗余”架构,例如即便某一电路板失效,系统仍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机制维持运行。

冗余的代价是复杂度飙升。长二F的零部件数量高达几十万个,远超普通火箭,但其国产化率也一直在攀升。火箭院陈牧野坦言:“冗余设计是安全基石,但若元器件受制于人,再多的备份也是空中楼阁。”

陈牧野介绍,在产品筛选方面,每一批原材料和元器件入厂后,火箭研制团队需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其性能指标必须处于历史成功数据编织的“安全包络线”之内,稍有偏离即被淘汰。

“可以通过优中选优来为载人火箭选择质量更优的产品。在长二F的设计体系里,关键参数必须预留20%安全余量。”陈牧野表示,产品筛选时,工程师会主动“掐头去尾”,仅保留性能数据集中在80%区间的产品。现役常规火箭芯级和助推器的对应部段总体而言大同小异,可在通用的产品中选择质量更优的部分供应载人火箭,构成长二F火箭高可靠性的基础。

“在技术进化的维度,安全早已突破机械冗余的边界。安全不是静态指标,而是动态平衡;不是成本妥协,而是价值创造。”陈牧野揭示了长二F的进化史,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安全”的哲学实践。

当新一代可重复使用火箭崭露头角,长二F火箭的遗产愈发清晰:真正的安全,建立在对每个“毫厘之差”的执着打磨。未来,“神箭”还将继续向深空迈进,正如陈牧野所说,火箭升空只需几百秒,但守护这份安全,需要几代人用一生去打磨。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