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逐梦 逆浪而行——记民进会员、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徐青
更新时间:2025-04-26 10:13 浏览量:5
徐青,1982年出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学历,景德镇学院教师,景德镇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民进景德镇市委会委员,民进景德镇学院支部主委。第二届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TOP10”瓷都青客奖章获得者,第七批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景德镇开明画院副院长,7080陶艺家协会会长,在多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2024年,荣获民进“全国先进个人”。
鱼群拥挤前行,你有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做那条逆向而行的独鱼?
这是徐青的“禅鱼”系列作品所表达的理念,不仅蕴含了个人的人生见解和感悟,也是他真实人生的写照。从要“跳出农村”,到成为艺术家,徐青几经“反叛”,打破又重组,像“打不死的小强”,永不缺乏“折腾”的勇气。
破立之间,铸就独特艺术新风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改变命运”,不再继续干农活、做农民工,徐青立志要考上大学,他学过体育、跳过舞蹈、练过钢琴,却均因学习费用高昂而放弃。那时他以为,“学美术不过一支笔、一张纸”,便在距高考仅剩三个月时破釜沉舟,潜心专攻美术。就这样,在2001年,徐青“误打误撞”考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踏上了与瓷结缘的人生路。
徐青始终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大一开始,除了日常上课外,他晚上还自学国画,而后闲暇时便到各个瓷厂、作坊里作画。在作坊里,徐青的陶艺、雕刻、颜色釉、青花、拉胚、修胚等技艺得到了充分锻炼,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从本科画到了研究生,从5角每个胚画到了30元每个胚。慢慢地,助学贷款还完了,技艺逐渐纯熟了,要“折腾”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2006年,还在读研的徐青在雕塑瓷厂租下了自己的第一间工作室,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彼时,无名声、无获奖、无职称的“三无青年”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既然这样,那我们自己搭舞台自己唱戏。”2007年,年少轻狂的徐青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学院青年,组建了轰动业界的7080陶瓷艺术家协会,“我们自己做作品、做展览,不需要获奖,不需要为了市场、职称,我们就是纯粹地做东西”。作为会长,徐青努力跑投资、谈合作、策展,带领着会内青年赴深圳、厦门、苏州等各大城市进行展览交流。7080陶瓷艺术家协会逐渐小有名气,徐青的作品也“出圈”了。
与传统陶瓷绘画不同,徐青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时尚、现代、有设计感,“我要做到,这个东西一看就是徐青的”。青花“苹果”系列作品,便是他的一次大胆尝试。当时,所有人都在统一造型的瓶子上画画,徐青认为这样创作受到了“传统器型”的约束。于是,他别出心裁地将陶瓷器型做成“苹果”,在一个个或错位、或拔高的“苹果”上,画上了打破传统状态的紧紧缠绕的竹、莲蓬和低头向下的向日葵等。这系列作品获得了2008年“CHINA-CHINA 上海艺术博览会”金奖,业内及市场反响都很好,徐青认为“这是创意取胜了”。
之后,徐青并未在“苹果”上止步不前,他厌烦于重复做一样的东西,转而继续踊跃尝试、持续创新,从洒脱的“泼墨”,到工艺难度大、变成如今个人风格的青花分水,再到将生活中的瓜子、酒瓶及陶艺工具吹釉壶等作为绘画元素,他始终专注原创、不固守成规,将自己的心情与态度融入作品,一次次寻求突破。如今,徐青的作品已经极具辨识度了。
但人生不止,折腾不停。“我一直认为我的创作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创作能力也是很强的。我都没有到50岁,为什么偏要认定40岁便是巅峰?毕竟还有十年的路要走,可能这中间我还会创作很多新的题材,为什么不去尝试呢?”现在,他又准备重回老本行,干现代陶艺,继续“折腾”去了。
跨界融合,赋能陶瓷文化发展
作为陶瓷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徐青深知自身成长之路的艰辛,因此更感广纳多方视角、以多元举措传承弘扬陶瓷文化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他入职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任教后,在教学中倾尽全力,不仅将自己多年艺术实践积累的丰厚知识与经验倾囊相授,还注重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学生于陶瓷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
2008年,为了传承和弘扬陶瓷文化,徐青与爱人朱希睿共同创立了“青雕希琢”研学基地,是景德镇最早一批做研学的工作室。该基地目前主攻两个方向,一个是高校研学,与各大高校进行实践合作;另一个是高研班,给毕业生或“景漂”青年提供专业陶瓷技能培训,为他们递上一把实现“梦想”的梯子。“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替别人撑把伞。”因曾有过借钱上学、打工还钱的苦经历,“青雕希琢”的费用设置十分人性化,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徐青也基本上能帮则帮。多年来,“青雕希琢”研学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陶瓷人才,成为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直以来,徐青还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各类陶瓷展览、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作品、介绍景德镇陶瓷艺术,致力于将陶瓷文化推向世界。但在向外推广的同时,向内亦需革新。他认为,只有与更多的艺术行业跨界交融、吸收借鉴,才能给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带来更多的变化和提升。2019年,徐青参与策划中国家居设计师联盟,聚集了一批新中式家居品牌在景德镇三宝村入驻。2022年,在他的策划推动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年会交由景德镇学院主办,五百余位中国顶尖室内设计师聚首景德镇,开展深度交流研讨,成功将室内设计领域引入了陶瓷艺术家的视野。2023年,第四届CIID设计节在陶溪川发布厅二楼隆重开幕,会上正式成立了CIID陶瓷艺术委员会,徐青受聘担任艺委会主任。该委员会的成立,为室内设计师与陶瓷设计师、陶艺家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有力推动了两个行业间的技术创新联动与设计理念交融。
陶瓷艺术传承与创新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徐青,一直在路上。
双岗建功,践行艺术责任担当
“就像没有助学贷款和公费读研,我没办法完成学业一样,我的成长始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追求艺术梦想和深耕教育事业的同时,徐青始终铭记初心,心怀反哺之念。
2014年,徐青加入了民进。“组织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很大。加入民进后,组织对我十分关怀,不仅带我做调研、给我搭平台,更给予我与其他景德镇艺术家交流的契机,助我拓宽视野。自此,我的视角逐渐下沉,聚焦于景德镇本土。”此后,徐青紧扣自身专业领域积极履职,围绕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等方向撰写多份提案,获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他提交的政协提案《关于成立景漂美术馆》被列为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打造陶瓷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中心 为全国地方窑口赋能》《非遗文化融入民宿 提升瓷都旅游品质》两件提案连续两年在市政协大会上作口头发言,为民进争得了荣誉。2021年,徐青担任民进景德镇学院支部主委,几年来依靠自身影响,吸引了多位高层次人才入会。
作为民进会员、艺术家和企业家,徐青深感使命在肩,始终热忱投身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他不仅积极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学生捐赠陶瓷作品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心里种下艺术的“种子”,还经常到贫困地区开展陶瓷艺术讲座和培训活动,为当地培养艺术人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他积极参与民进江西省委会发起的“1%工程”公益活动,个人连续三年向“1%工程”捐赠现金,还常带领支部看望关怀孤寡老人。在民进景德镇市委会的引领和徐青的带动下,11位景德镇企业家赴南昌参加2025年“1%工程”新年爱心联欢会,并在现场举牌捐赠。2024年,他受邀出席“2024万豪·姚基金慈善晚宴”,现场捐赠作品拍卖出七万元,所产生收益全部用于支持姚基金的教育项目。
从陶瓷工作室到三尺讲台,从参政议政会场到公益活动现场,徐青以匠心为笔、热情为墨,在传承与弘扬陶瓷文化的征程中深耕不辍,亦在回馈社会的行动中践行着一位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我认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艺术,最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徐青就像他画笔下的那条逆向而行的鱼,“要保持清醒地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