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包子十八个褶,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菊花,又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更新时间:2025-04-27 09:00 浏览量:4
老家味道
河南卷
开封灌汤包
顾名思义,灌汤包,有馅儿、有汤、有面皮。它是将鲜美的汤水与馅儿料一同裹进爽滑筋道的面皮,放入笼屉用大火蒸制而成。咬一口包子皮,嘬一口汤,再吃包子里的馅儿,实乃“面、汤、肉”一举三得。
有人说,吃灌汤包,汤汁是列在第一位的,肉馅儿次之,面皮再次之,由此可见汤汁在其中的灵魂作用。一座巍峨挺拔的高山,通常需要一汪清澈柔美的水相伴,灌汤包中的汤汁,就是这样以轻柔的姿态,把普通的包子变成了通透有灵气的食物。
灌汤包的汤汁是如何被包进去的呢?之前我一直很好奇,曾经猜想是包子做好以后再放进去的。后来才了解到,在包子成形之前,汤汁就已经在里面了。手艺高超的厨师,在包之前把肉冻放在馅儿中,包好以后经笼屉上火一蒸,肉冻化开而不漏;一些师傅会以水和馅儿,也是为了求得馅儿料的柔软鲜美和丰盈多汁。
开封灌汤包
灌汤包的皮则更是与众不同,因为它要承担起裹汤裹馅儿的重任,既不能漏汤也不能粘锅,还要在锅中很快蒸熟,这就对制作者的手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三次加水、三次贴面,反复摔打,才能获得光滑洁白、弹力筋道的面团。将面团切成适当大小的面剂子,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面皮,别看薄,却很结实,这样才能包裹住那丰富热烈的内核。
在开封,家家户户都爱吃灌汤包,很多巧手的主妇都会做,在大街小巷的餐馆酒店中,灌汤包也名列最受食客欢迎食物的榜首。
对于许多外地游客来说,他们较少有机会品尝到家庭自制的汤包,一般都会去餐馆、饭店寻找美食,开封第一楼的包子是其中最著名的。这里的汤包皮薄馅儿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洁白光润,“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不少人都以品尝这里的汤包为旅途中一大乐事。
在众目期待中,揭开笼屉的盖子,伴着袅袅升起的热气,一枚枚洁白晶莹的汤包就呈现在食客眼前。每个包子十八个褶,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菊花,又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用筷子夹起一个包子,使其与底部的垫纸分离,轻轻地摇晃,能看见饱满的汤汁在其中流淌滚动,散发出肉与各种馅儿料、汤汁混合后特有的鲜香,引得人垂涎三尺。
灌汤包常常与醋搭配,略微发酸的口感既能提升包子的口味,又能很好地分解中和其中的油脂,让包子吃起来没那么腻。
老家味道 河南卷
书 名:老家味道 河南卷
丛 书:老家味道
著 者:李晶
书 号:978-7-5545-8083-7
出 版:河北教育出版社,2024.4
发 行:凤凰壹力
定 价:59.80元
分 类:美食/随笔
信 息:32开/208页/圆脊精装
东扒 西水 南锅 北面
回味中原传统、兼众家之长的豫菜精髓
*赏美文,品美味,老家味道,回味无穷
*精致小开本,精装双封面,内文四色,纯质纸印刷
*行文清新唯美,情感真挚细腻,沁人心脾
*配以青年画家精心绘制的插画,尽展豫菜的精髓和功力
*选菜既代表河南特色又适合家常烹饪,并配以详细制作步骤
*一本让人拿得起放不下的美食散文精品
【作者简介】
李晶,女,生于1983年,籍贯河南信阳,现居天津。毕业于复旦大学,从小喜欢文字,所著文章常在学校获奖。目前从事媒体相关工作,喜欢各式风格的文字和影像,尤其喜爱美食方面的,并有自己主打的美食小专栏,极具人气。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传统小吃为主的河南特色美食,如扁粉菜、扣碗酥肉、鲤鱼焙面、固始鹅块、洛阳水席等,承载着对逝去的一些美好事物的回忆和向往,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情感。本书内容精彩生动,不仅配有精美的手绘插画,还附有美食的详细制作步骤,以方便喜欢下厨房的读者制作美味,打造更为美好的厨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