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树进:用一座艺术馆深情告白家乡诸城
更新时间:2025-04-27 11:37 浏览量:4
在艺术的浩瀚星河中,总有一些星辰散发着独特且耀眼的光芒,它们穿透岁月的重重尘埃,温柔地照亮人们的心灵。王树进,这位从山东诸城走出的军旅艺术家,便是其中极为璀璨夺目的一颗。他在根雕与书画艺术的天地里肆意驰骋,绽放出耀眼的光彩,更令人钦佩的是,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家乡,以艺术为纽带,倾尽全力回馈桑梓,在家乡诸城的文化长卷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艺术萌芽:诸城山水间的滋养
诸城,这座镌刻着深厚历史印记、弥漫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城市,宛如一位温婉而智慧的母亲,凭借着秀丽的山水与醇厚的人文底蕴,孕育出无数杰出英才,王树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里有见证苏轼豪迈词风的超然台,悠悠岁月仿佛仍在回荡着那穿越千年的激昂吟唱;有诉说着亿万年历史沧桑的恐龙化石,静静伫立,向世人展示着远古生命的神秘与伟大;还有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山川,四季更迭,演绎着自然的奇妙与灵动。
王树进自幼便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奔跑嬉戏,诸城的山水田园、一草一木,都化作他童年记忆中最生动鲜活的画面,悄然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儿时的王树进,对大自然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热爱。山林是他最爱的乐园,他常常穿梭其中,痴迷地观察树木的形态,轻轻抚摸树根的纹理。那些蜿蜒曲折、盘根错节的树根,在他眼中宛如被岁月尘封的神秘宝藏,每一道褶皱、每一处弯曲,都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想象。偶尔捡到形状奇特的小树根,他便欣喜若狂,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拿起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起来,试图赋予这些树根全新的生命与灵魂。就在这不经意间,艺术的嫩芽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破土而出,迎着阳光,倔强生长。
军旅生涯:艺术之路的砥砺与升华
成年后,王树进毅然投身军旅,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别样人生。军队生活有着严苛的纪律和艰苦的训练,这些磨砺不仅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更为他的艺术成长开辟了广阔天地,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在绿色军营中,即便肩负着繁重的军事任务,王树进也从未忘记对艺术的那份炽热追求。
军队驻地的自然风光与独特人文,成为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开始系统地学习根雕与书画知识,利用每一分业余时间,沉浸在技艺的钻研之中。
在根雕创作上,他深入探究树根的自然形态,巧妙地将军旅生涯中培养出的坚毅气质融入其中,力求将每一件作品都打造成力量与美的完美融合体。为了寻得理想的树根材料,他常常利用外出的机会,穿梭于荒山野岭之间。当发现合适的树根时,他眼中瞬间迸发出兴奋的光芒,如同一位久经沙场的猎人捕获到了心仪的猎物,小心翼翼地将其带回军营。之后,他反复揣摩,仔细构思创作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创作过程中,他全神贯注,手中的刻刀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上下翻飞,每一刀都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既努力展现树根的天然之美,又巧妙融入自己独特的创意。
在书法绘画方面,王树进更是勤奋到了极致。夜晚,当战友们都已安然入睡,整个军营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他却独自守在昏黄的灯光下,专心临摹古帖,一笔一划地练习笔法。从楷书的规整严谨,到行书的行云流水,再到草书的狂放不羁,他逐一深入研习,不断探寻笔墨之间的奥秘。他将军人的果敢与豪迈自然地融入书画作品之中,使得他的书法作品笔力刚劲有力,气势磅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而绘画作品则意境深远,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能引领观者走进一个独特而美妙的艺术世界。
艺术成就:根雕与书画的辉煌绽放
多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加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让王树进在艺术领域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成功跻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列,在根雕与书画界声名远扬,成为众多艺术爱好者心中的榜样。
在根雕领域,王树进堪称当之无愧的大师。他以看似毫不起眼的朽木为素材,凭借着一双巧手和非凡的创造力,创作出了千余件观赏类与实用类根雕艺术品,每一件都堪称精品。其作品题材极为广泛,涵盖了人物、动物、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高5.6米的大型根雕作品《雄鹰展翅》,以其恢宏大气的造型,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雄鹰搏击长空的矫健英姿。站在这件作品前,仿佛能听见雄鹰那嘹亮的鸣叫划破长空,真切地感受到它无畏的勇气与强大的力量。这件佳作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大楼)永久收藏并陈列展示,成为八一大楼内一道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景线。同样被八一大楼收藏的《花瓶(和平颂高6米)》,凭借精湛的工艺与深刻的寓意,象征着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的永恒祈愿。
王树进的根雕艺术遵循“七分自然三分雕”的理念,极为注重保留树根的原始形态与纹理。他巧妙地利用树根天然的扭曲、孔洞等特征,稍加雕琢,便能化腐朽为神奇。以他的作品《孔雀开屏》为例,孔雀的身体部分巧妙地利用了树根粗壮、光滑的主干,线条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痕迹;而那展开的尾羽,则是由树根的细枝精心雕琢而成,根须错落有致,在光线的映照下,宛如孔雀五彩斑斓的羽毛,闪烁着迷人的光泽。这件作品被捐献给山东诸城白玉山社区,为家乡的社区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而独特的色彩。
在书画领域,王树进同样造诣非凡。作为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具,融合了多种书体的精华。他用心研习历代先贤的书法佳作,对章法布局极为讲究,力求每一幅作品都能在整体上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他所创作的“十二生肖”书法作品,别具一格,似篆似草又似画,将生肖动物的形态与书法的线条美巧妙融合,生动有趣,充满了趣味性与艺术感,让人回味无穷。他的隶书作品,笔画张弛有度,既严守传统书法的法度,又融入了个人独特的艺术趣味,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北京、山东等地举办的展览中精彩亮相,并被众多单位和个人竞相收藏。为家乡创作的大幅书法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诸城超然台博物馆收藏,在王树进精湛的书法艺术烘托下,苏轼的千古绝唱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情系家乡:艺术馆中的桑梓情怀
功成名就的王树进,尽管常年在外漂泊,但他的心始终紧紧系着家乡诸城。家乡的山水、亲人以及儿时的美好记忆,如同一条坚韧而无形的线,牢牢地牵系着他的灵魂。为了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在山东万兴集团的诚挚邀约下,王树进毅然决定在家乡打造一座个人艺术馆,将自己多年来精心创作、悉心积累的艺术珍品呈现在家乡父老面前,为家乡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在筹备艺术馆的漫漫长路上,王树进倾注了全部心血,每一步都走得艰辛而坚定。从场馆选址的反复斟酌,到装修设计的精心雕琢;从作品挑选的严格把关,到布置陈列的细致入微,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王树进的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为确保筹备工作顺利推进,这位古稀之年的艺术家化身不知疲倦的行者,频繁往返于北京与诸城之间。他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与工作人员并肩奋战,始终以严苛的标准对待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瑕疵。
当春风染绿潍河两岸,诸城万兴植物园迎来最绚烂的时节,这座承载着无数日夜心血的艺术馆终于在繁花簇拥中落成。红墙黛瓦与满园春色相映成趣,檐角的风铃轻响,仿佛在诉说着一位艺术家对故土最深沉的告白。
步入馆内,一件件精美的根雕与书画作品错落有致地陈列着,每一件都是艺术的瑰宝。它们不仅是创作者心血的结晶,更是王树进与家乡对话的纽带。通过这些作品,家乡人民得以近距离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领略他对艺术的无限执着与热爱。这座艺术馆,已然成为连接艺术与乡土的精神桥梁,承载着王树进对家乡深沉的眷恋与对艺术永恒的追求。
“笔轻扬,墨痕香。浅绘宏图,心内梦飞翔。”王树进的艺术人生,恰似这首《江城子》所勾勒的诗意图景 —— 以赤子之心为笔,岁月光阴作墨,在根雕与书画的天地间勾勒艺术的理想国。这份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与他血脉中流淌的桑梓深情交织成独特的生命韵律。正如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缱绻,故乡诸城不仅是他艺术灵感的源泉,更成为他反哺故土的精神原乡。当他以筹建艺术馆的躬身实践,将毕生珍藏的艺术瑰宝带回家乡,这份跨越山海的守望,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化回馈,化作游子对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如今,这座凝聚着艺术匠心与故土情怀的殿堂,宛如渤海之滨永不熄灭的灯塔。它不仅照亮了诸城文化发展的征途,更以润物无声的力量,感召着年轻一代在艺术传承与乡土建设的道路上笃定前行。相信在这片浸润着艺术养分的土地上,文化的种子终将破土成林,开出万紫千红的灿烂图景,让千年龙城的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