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雁国画题材创始人.尹文红画作的艺术新境
更新时间:2025-04-27 15:56 浏览量:4
中国当代国画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
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云南省红河州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宋元时期,文人画兴起,以简洁的笔墨、深远的意境,开创了绘画的高峰时代。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不同的时期涌现出不同的创作大家。历代画家,经过辛勤笔墨耕耘,不断创造、发展中国画,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丰富的绘画理论以及独特的绘画技法。这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世界艺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
在传统绘画中常见的游禽主要为雁、鸭、鹅等,唐代的刁光,周漫已画游禽五代的画作。宋代时期,游禽开始成为花鸟中的主要题材之一,不同的审美和情趣,是画家对题材内容有不同的选择。画法基本以勾勒填彩法为主,以表现其野逸清旷,元代的张中、王渊、陈琳、边鲁等受赵孟頫以书入画思想的影响,开始追求纯水墨的墨花,墨禽的表现方式,
在当代画坛,尹文红老师的画作犹如一股清泉。其受家庭影响,出身于书香门第,6岁学写书法,尹文红老师既有传统书法技艺,又有严谨的院校造型基础。其画家受以书入画的影响,并史无前例的开创对游禽中的斑头雁(斑头雁为雁形鸭科雁属动物的一种,别名“白头雁”“黑纹头雁”等),并且对斑头雁进行了大量的写生,并创作了一幅幅斑头雁题材作品填补了当代中国画斑头雁题材的空白,并引起了画界的广泛关注。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与精神享受。尹文红老师的这几幅作品以精湛的工写技法为核心,结合斑头雁的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作品:《小憩》 尺寸:240*220cm “时代华彩”----201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获入会资格奖)中国美协主办
从意境上看,画作大气磅礴。斑头雁或独立或群聚,于画面中展现出一种自由且坚毅的气质,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广袤天地间它们的翱翔之志。画家通过巧妙的构图,营造出一种开阔又深邃的空间感,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与斑头雁一同感受天地的广阔。
在情趣方面,斑头雁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忠贞和深情。斑头雁在三江源的高寒沼泽湿地中,雌雄斑头雁会在脱单大会上相遇并相恋,立下“一生一世一双雁,比翼齐飞共白头”的誓言。它们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里相濡以沫,共享幸福。斑头雁非常忠于爱情,若因天灾人祸失去配偶时,它们不会再次婚配,成为孤雁后会与雁群同行但保持一定距离,常常发出悲鸣,仿佛在思念爱侣。尹文红老师对斑头雁神态的把握堪称一绝。每一只斑头雁都栩栩如生,或静立沉思,或相互依偎,生动的姿态传递出丰富的情感,让画面充满生机与趣味。
作品:《故林息归》 尺寸:240*230cm 第三届“白山黑水 美丽四季”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构图上,画作严谨而不失灵动。斑头雁的位置安排恰到好处,与背景元素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的疏密、虚实关系处理精妙,吸引观者目光在画面中游走,步步皆有惊喜。
谈及笔墨,尹文红老师的用笔细腻精准,线条流畅且富有变化,将斑头雁的羽毛纹理、体态轮廓勾勒得丝丝入扣,尽显工笔之妙。在树的刻画上又将写意充斥其中,用墨上浓淡相宜,通过墨色的层次变化展现出斑头雁的立体感与质感。
作品:《故林生烟》 尺寸:240*220
斑头雁作为高原鸟类,常栖息于高原湖泊、沼泽等地,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能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它们适应高寒环境,是大自然生命力与坚韧精神的象征。在尹文红老师的画中,斑头雁的形象不仅是自然生物的呈现,更是精神力量的寄托。
画中的树枝部分以写意手法表现,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枝干的苍劲与古朴,与工笔描绘的斑头雁形成鲜明对比,工写结合,使画面更具张力。
作品:《玉树寒烟 》 尺寸:240*220
“画到高处是书,书到高处是画”,尹文红老师的这幅作品,将绘画与书法的精神内涵相融合。在黑白灰的处理上,更是精妙绝伦。遵循“遇黑变白,逢白衬黑,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以黑取形,以白取光,黑白相间,灰色相连,在大黑大白之间,用灰色过渡”的原则。画家感性出手,勾勒出斑头雁的生动形象与画面的整体氛围,又理性收敛,精心斟酌黑白灰色块布局。画面主要部分,斑头雁醒目耐看,成为视觉焦点;次要部分,如背景的处理概括而不简单,琐细之处也统一协调。既尊重斑头雁等客观表现对象的自然秩序,又通过画家的有意安排和主观强调,构建出独特的黑白灰结构,使整幅画在简洁中蕴含丰富,平淡中透出神奇。
尹文红老师的这幅斑头雁画作,是对传统绘画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在展现斑头雁之美的同时,也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为当代中国画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