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木棉花开绽放鹏城,五位中青年艺术家作品何香凝美术馆展出

更新时间:2025-04-27 20:53  浏览量:4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瑛

木棉灼灼,诗意盎然。4月27日,“木棉花开·当代岭南中青年艺术名家邀请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木棉”为引,邀请郑阿湃、林蓝、许晓彬、陈俊宇、许敦平五位中青年艺术家,以艺术为媒,以各自独特的人文观照、艺术视角、技法语汇和审美图式,深入挖掘岭南文化价值,构建新时代岭南文化意象。展览将持续至5月11日。

嘉宾合影。

木棉素有“英雄花”之誉,作为广东特有的象征和文化符号,木棉体现了广东文化的独特魅力,承载着岭南人的哲思与信仰。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不仅是全球经济版图上的璀璨明珠,更是文化交流与创新的热土。此次展览以“木棉”为引,以艺术为媒,彰显岭南文化精神,为艺术赋能深圳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注入创新活力,突显了中国文化现代发展、中国美术现代发展中的湾区力量。

展览以木棉的“五瓣”象征岭南精神的五重特质——刚劲、热烈、包容、坚韧、新生,呼应何香凝美术馆“研究和展示岭南文化”的学术定位。本次展览呈现的五位艺术家,在花鸟画境中以多元视角深掘岭南文脉,既延续了木棉精神的热烈与包容,更以创新性转化赋予传统艺术当代活力,共同编织出新时代岭南文化的精神光谱。

林蓝作品《喜悦》。陈俊宇作品《兰香春正深》。

在开幕式上,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表示,自1997年建馆以来,何香凝美术馆深耕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28年,既是地域艺术变迁的见证者,更是文化创新的参与者。从今年开始,美术馆将聚焦岭南文化的研究与展示,每年举办“木棉花开” 重点学术品牌项目,展示岭南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本次展览的五位艺术家以笔墨为媒,各展风华。他们的作品既展现个人艺术语言的精进,更诠释岭南文化的包容、创新与务实精神。以本次展览为起点,美术馆将持续为大湾区中青年艺术家搭建舞台,助力区域文化共融,激发创作活力。期待 “木棉花开” 年复一年,赓续岭南文脉,共谱时代新篇。

许敦平作品《版纳写生系列之二》。许晓彬作品《朝霞红》。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梁宇表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其文化特质恰如木棉“根扎红壤、花开冲天”的生命意象——既深植岭南文脉,又激荡创新浪潮。展览以五瓣木棉解构岭南精神,生动诠释了深圳“传统根系”与“现代枝叶”共生的文化基因。何香凝美术馆以学术深耕推动传统活化,绝非简单符号挪用,而是从文化基因层面实现创造性转化。这种以展览为思想容器的实践,使艺术成为城市精神演进的见证——正如深圳在历史纵深与时代浪潮中的文化突围。期待何香凝美术馆继续以 “学术先行” 的姿态,成为大湾区文化交流的枢纽、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平台,让艺术真正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引擎。

郑阿湃作品《花鸟写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本次展览既是对岭南文脉的深情回溯,亦是以艺术语言重构地域文化意象的创新实践。五位参展艺术家虽同植根岭南沃土,却以多元创作展现独特风貌:工笔的细腻、写意的豪放、中西的融通、传统的解构、乡土的诗性,既彰显个体艺术探索的锋芒,更凝聚成木棉精神“坚韧求变、兼容并蓄”的集体共鸣。作为广东美术发展的重要实践,展览不仅呈现了岭南艺术生态的蓬勃面貌,更以中青年创作力量为切口,推动文化传承与当代转型的深层对话。未来,我们将联动美协、美术馆等机构,持续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激发创新活力,让岭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机,助力广东美术在世界舞台绽放异彩。

捐赠仪式。

为支持何香凝美术馆艺术事业的发展,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郑阿湃、林蓝、许晓彬、陈俊宇、许敦平向何香凝美术馆各捐赠作品一幅。在捐赠仪式中,美术馆方面对艺术家的捐赠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将妥善保管这些珍贵的作品,通过学术研究、艺术展览等方式,让捐赠作品持续释放文化能量。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