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张大千为何能在青城山达成首个艺术高峰?

更新时间:2025-04-28 09:51  浏览量:4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在都江堰市南约20公里的青城山镇附近,遥看山势,因“山形似仙翁”故而得名。

山间千岩吞吐,万石峥嵘,云蒸雾绕,缥缈幽深,自古便有“丈人仙峰隐白云”之说。白云深处道观林立,建观的时间比峨眉山建寺还要略早。

▲青城山 图源: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上清宫,是张大千先生1940年在青城山居住作画之地。

张大千先后在青城山寓居4年多时间,青城山的古迹与美景激发了张大千的诗情画意,他曾在此作画1000余幅。

01

一次我去上清宫开会,抬头朝山上四望,发现一只白色的鸟朝上清宫的方向飞来。在青城山,一直有白色乌鸦出没,但很不容易现身。

当年,一位樵夫就曾把自己捕捉的白乌鸦敬送给了张大千。张大千认为白乌乃特别珍稀之祥瑞之鸟,为表感激,当场赠其亲笔画《秋牡丹图》。

此后,张大千以这只白乌鸦为模特,往往是吃过午饭,张大千在画室门口,给白乌鸦添食,看着它往瓷罐里啄水,梳理羽毛,反复观摩,他先后绘制了姿态各异的《白乌图》《红叶白乌图》等多幅佳作。

而根据张大千女儿张心庆回忆,情况是全然另外一回事。

1944年春季,张大千一家住在成都骆公祠(原为蜀汉赵云洗马池旧址,晚清时节建有纪念四川总督骆秉章的祠堂),收到朋友从青城山送来的一只雪鸦。这只雪鸦极为罕见,除了尾部有些许黑羽只外,周身雪白,比杜甫诗《哀王孙》中写过的头白乌都不同。

张大千非常珍爱,叫人给老友、蜀地国画名师张采芹送信,请他前来一睹神鸟。张采芹又邀约了林君墨和杨孝慈两个朋友一道来观赏。他们一面品茶,一面逗鸟。

言谈中谈及花鸟技法,张采芹技痒,见大千画桌上刚好有一斗方宣纸,就展开画纸写生。张大千一见连声称赞,又提笔为雪鸦添了一茎树枝,枝梢还生出两片嫩叶。

一幅《雪鸦图》就这样玉成了。

▲《雪鸦图》图源:天府早报

张大千欣然题记:“甲申三月二十六日。友人从青城携来雪鸦见赠。君默、采芹、道慈诸公来赏,采芹道兄对影写生,命余补老枝新绿,并为记。大千张爰。”

写完盖了大千印章,采芹也补印于下。四人欢聚了一整天才告别。可见,《雪鸦图》是张采芹、张大千合作完成。

《张大千谈艺录》里记录了他的观鸟心得:

“一种鸟有一种姿态,燕子与鸽子是不站在树枝上的,鹤与鹭是蜷一足而睡的,等等。倘若只了解鹤与鹭,就拿它的姿态,来画其它的鸟,这岂不是笑话。乌鸦与喜鹊,动态是绝不相同的,若将黑皮袍脱下来穿在喜鹊身上,就说它是乌鸦,那是绝对不可以的。所以必须观察种种微妙的动态:啼晴、调音、踏枝、欲升、将飞、欲坠、欲下、反争、飞翔、欲啄,等等。以上各种姿态,胸中都明白了,画时自然会得心应手。”

由此可见大千先生观察细致入微之能,以及技法超拔众人的原因。

有学者指出:大千题画时曾写道:“青城山中樟柟漆树,未秋先红,璀灿如锦。”指的就是《红叶玉鸦》等画作中的这种红叶,是他在青城山居时秋冬之间庭院中的实物。

枝上栖息的白羽鸟,张大千名之为“玉鸦”,有时也称作“雪鸦”,是大千先生在青城山及成都所蓄养的一种异鸟。

▲青城红叶小鸟 张大千画

这就是说,张大千至少在蜀地有两次与雪鸦相遇的经历

雪鸦、白乌是非常珍稀的鸟类变异现象。山里人说要百年才会出一只,能够看见的人都是有福气的人。我想,那天在青城山出现在我视线里的,是不是一只白乌鸦呢?

难道白乌已经从密室的宣纸上飞离,飞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

法国作家雨果换了一个角度,说:“经过这一场乱斗,我们都不改本色,他们白得像乌鸦,我呢,黑得像天鹅。”

02

20世纪30年代,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在苏州网师园居住5年,养了一头老虎,赐名“虎儿”,既充任模特儿,又是宠物。

1935年,在上海出版了画册《张善子张大千兄弟合作山君真相》上下集。后来虎儿病死于木渎灵岩山。几十年后,张大千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移送苏州,留下一段艺坛佳话……

1970年,成都著名国画家钟知一自大凉山彝区买回小熊一头,后来体格大到无法收拾,就放到成都市人民电影院去看门,最后送至动物园,算是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其实,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一直深具“虎豹情结”,1938年冬季,张大千携家人绕道香港、重庆,在青城山上清宫居住,就因为虎不易获得,但豹迹遍及青城山野。

▲张大千与家人们在青城山 图源:奎光书院

传记《画坛巨匠张大千》记载说,一个傍晚,青城山上已是夜色朦胧,张大千携夫人及心智、心瑞、保罗到上清宫前面的旗杆附近散步,突然从不远的一条深沟里传来了豹子锯木头似的吼叫声,其它人都被吓得慌了神,只有张大千镇定自若。他让大家都回去,那时他目力尚好,要留下看个究竟。

夫人拗不过,只好领着孩子们先回家。到家后,每个人都提心吊胆,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张大千才面带笑容返回。他说躲在一棵大树后面想等豹子出沟,但总是只听吼声不见豹子的踪影,后来吼声越来越远,只好回来了……

张大千先后在青城山寓居4年多时间,青城山的古迹与美景激发了张大千的诗情画意,他曾在此作画1000余幅。

▲青城山俯视众景图 张大千画 图源:又见都江堰

根据《都江堰文史资料选集》记载,张大千的确在青城山就饲养了一头金钱豹

这位“青城客”不仅种有百棵梅树,还饲养鸟雀和幼猿,飞禽与走兽伴其艺术生涯。

有朋友送他一只小豹,作画时,小豹就伏卧在画案下,夜里则睡在他的床边。他登山振衣长啸,豹子服服帖帖地跟着他,雄视古今。张大千由名人到大家,与他在青城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大有渊源。

▲青城第一峰 张大千画 图源:又见都江堰

1939年的一天,他对次子张心智讲了一番人与动物论:人们都很怕老虎和豹子,认为它们会伤人吃人。其实这些动物是可以在家里养的,就像养猫、养狗一样。还有人说养这些虎、豹必须从小把它们的门牙敲掉,才不致有危险,可是事实证明我过去和你们阿爸(指二伯父张善孖)养的老虎和这头豹子,都没有敲掉它们的牙齿,也没有关在铁笼里。你们看,这豹子不是和我们生活得很好吗?

但是,我绝不养狼。人们在吵架时,常骂对方是狼心狗肺。事实上,狼也确实是最残忍、最忘恩负义的动物。你辛辛苦苦把它养大,到头来,它会毫不客气地反咬你一口!(张心慧夫人苑仲淑《南望何时拜梅丘》,载宁夏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张大千生平和艺术》,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312页)

张心智补充回忆说:“爸爸不仅在苏州网师园与我二伯父养过虎,还在青城山养过一头豹子, 记得是一位朋友送的。开始只是个十来斤重的小豹子,后来经我们喂养,长成了一头约二米长、重五六十斤的大豹子,毛光色美。爸爸和我们在青城山散步时,它总是跟在后面。爸爸作画时它就卧在画案下,夜里则睡在爸爸的床底下。开始,我们弟兄姊妹怕它咬人,总是望而生畏。”

杜光庭在《录异记》里,提到五代以前的修道者知果时说:

“知果居圌山(江油),与虎豹同处,驯如家犬。鸦数集其肩臂上呜戏为常。又有巨蛇时出,知果叱而遣之,蜿蜒而去。虎三头于庭中,月夜交搏踏腾既甚,知果怒持白梃击之,遂散去。其狎异类也如此,一旦失所之。”

动物不仅具有灵性,有时比人更具道德,甚至就是道德化身。看起来,张大千是按照古人的天道观来处理兽道。

从人的豹隐到豹子的豹隐,从山林氤氲凝聚的精气,到艺境的廓然无圣、惟我独尊,人与物各自在丹道静穆之中走向澄明,张大千隐居青城山,临摹宋元名画,达到了他艺术的第一个高峰。

▲上清宫 张大千画 图源:又见都江堰

这头豹子结局如何呢?以往无任何回忆资料披露点滴。在张大千的意识里,虎豹之神已随哥哥张善孖而去,所以我们无缘目睹张大千笔下的虎豹。

既然如此,他只能是“神猿转世一大千”

▲张大千 图源:又见都江堰

2016年10月下旬,时年89岁的张心瑞女士回到阔别多年的青城山,我托都江堰作家王国平询问她这头豹子的下落。

她回忆说:“平时,这头金钱豹和黑熊是她和心智在饲养,身体很好。一天他们下山买了一大块猪板油回来准备熬制,晚上豹子偷吃了猪板油后拉肚子,非常厉害,几天之后死去了。这让张家人很伤心。黑熊呢,一天突然逃跑了,为防止它伤害游人,张家只好请青城山道士出面雇请山里猎人,把黑熊打死……”

▲上清宫 图源:青城山都江堰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