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袁光华:在艺术与生活的交融中寻雅问趣

更新时间:2025-03-10 20:54  浏览量:8

在生活的漫长旅途中,有人脚步匆匆,有人却悠然漫步,用心采撷每一处风景。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师袁光华,便是后者。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艺术巧妙融入生活,勾勒出一幅满是韵味的人生画卷。

袁光华收藏的民俗艺术品。(全媒体记者 李普兵摄)

民俗收藏:探寻历史的脉络

袁光华是怀化榆树湾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早年,他在湖南省包装总公司从事室内建筑设计工作。即便工作忙碌,他对艺术的热爱也从未熄灭,反而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边界。

袁光华对民俗艺术品收藏的热爱,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怀化火车站附近的市场里,老物件琳琅满目,价格亲民。每次逛市场,都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那时老房子拆除频繁,传统民俗物件面临消失,袁光华决心将它们收集起来。

从此,袁光华踏上民俗艺术品收藏之路。他穿梭于市场的各个角落,精心挑选承载历史与文化的物件。木雕、陶罐、石雕等,都是他的收藏对象,如今藏品已有两三百件。这些藏品不仅装点了他的生活空间,更成为他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他曾展示过一个清代的木雕酒盖,上面雕刻着喝酒的场景和人物神态,十分生动。还有一个在湖北收集的马口窑红陶酒罐,做工精致。通过这两件民用器,能一窥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们对酒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块来自洪江区钱庄屏风的花板,是他的心头好。花板上是道家八卦图和“日进斗金”的暗语,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对财富的美好期许 ,从中也能看出古人一心向好的生活智慧。

古琴雅韵:奏响心灵的乐章

在收藏过程中,袁光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加深,这份热爱也延伸到其他艺术领域。后来,他与古琴结缘。

随着生活节奏放缓,袁光华有了更多时间探索新爱好。初次接触古琴,指法的难度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手指按在弦上又疼又不灵活,但他还是被古琴独特的音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

(袁光华在弹奏古琴。全媒体记者 李普兵摄)

古琴的音色奇妙,泛音空灵如天籁,散音古朴醇厚,按音细腻悠长,每种音色都能传递不同情感。袁光华尤其喜爱《酒狂》这首曲子,它是魏晋时代阮籍所创,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形,从微醺到醉酒再到释怀的状态。袁光华在跟老师学习技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弹奏出别样的韵味。

弹奏古琴让袁光华在喧嚣生活中寻得宁静,他还对斫琴产生浓厚兴趣,开始尝试自制古琴。斫琴选材关键,年份久、质地好的老杉木共鸣效果佳,能让古琴发出更美妙的声音。切割木材时,尺寸必须精确,打磨琴身更是细致活,要反复打磨直到光滑平整,才能有舒适的弹奏手感。

书画寄情:挥洒艺术的感悟

在与古琴相伴的日子里,袁光华的艺术修养不断提升。早年油画专业的基础和收藏积累的审美经验,为他的书画创作注入新活力。

(袁光华在进行书画创作。全媒体记者 李普兵摄)

袁光华大学学的是油画专业,后来受身边环境影响,对国画产生浓厚兴趣。国画注重意境营造,与油画表现方式不同,但在艺术却是相通的。随着在收藏、古琴方面的深入探索,他发现这些爱好都能为书画创作提供灵感。

袁光华的书画作品以文人画为主,涵盖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他将传统书画技法与现代审美结合,在笔墨间融入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他创作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系列画,画中人物胖瘦各异、衣着不同,表达人生的不同状态,融入了抽象表现主义手法,隐喻人生要快乐,抛弃烦恼,无论贫富都要有好心态。

在花鸟画创作上,袁光华也有自己的见解,比如画虾时,从美学角度省略一节肢节,以画出神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书画、古琴、收藏、斫琴,这些爱好已与袁光华的生活紧密相连,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让他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让他在艺术与生活间寻得了无尽雅趣。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