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黄惇书法篆刻艺术展——风南来即将亮相美仑美术馆
更新时间:2025-04-28 13:53 浏览量:4
展览统筹 / 文波
展览执行 / 李辉、李婷、涂博
展览协调 / 匡正、伍珍瑶
指导单位 /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
主办单位 /
美仑美术馆
开幕时间 /
2025年5月8日上午9点30分
展览地点 /
美仑美术馆( 长沙市东二环一段622号 )
展览时间 /
2025年5月8日至2025年5月24日
前言
好风与之俱
鄢福初 / 文
黄惇先生曾写道:“忆昔时家中每有好风,长辈辄云:风先生来矣。风先生姓吉讳亮工,祖父之师,祖母之养父,晚清扬州大名士,诗文书画,皆卓尔不群,人谓八怪之后唯此一人。予自号风斋,颜斗室曰风来堂,今复以‘风来’冠予书印展,皆志不忘也。”
黄惇先生如是说,三复斯言,令我徘徊久之,想起很多遥远的“风先生们”的背影。黄先生自己也是领略过古风后又成为了新时代“风先生”的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历史传统深处的长风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感受得到的,我们每一个有志于学问或书法艺术的人,内心深处总该藏有一个心仪的“风先生”才好。
黄惇先生致力于学问文章,著述等身,学问之余留心翰墨,他的书法里有一种难得的古典意境,萧散、清雅中不失老辣,纵横、锐利中又不失温润,是深具人文精神的好字。书法在古典社会本就不是独立存在,而是通达于文人学士的整个精神世界,人生实践的各方面诸如道德、学问、辞章、事功等皆能“寄迹”、“留韵”于书法之中,黄先生的书法就是在努力为古典文人书法传统的赓续拾柴添薪,承响接流,在书坛“今尚技”的喧哗与骚动中尤显特立独行的意义。他对清代的整个书法理论、碑学观念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传统,回归古法,于躬体力行中带有某种“挽狂澜”的勇气与风骨,分明又担荷、践履着传统文人学士的忧患之思、淑世之怀。
晚清以来,湖湘书坛受碑学影响至深,何绍基、曾国藩等人论书,必曰雄强,曰质厚,曰使转纵横。黄惇先生论清代碑派书法曰:“得之金石,失之写意;得之篆隶,失之行草;得之拙重,失之风流。”得失之间,令人思考。故黄先生温润、雅逸的书风于湖湘今日书坛正有“可以攻玉”的含意。
“风骚者,诗也;风神者,情性也;风华者,才貌也;风骨者,笔力也,皆书中所寓深意,故当静观。” 陶渊明有诗云;“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我们邀请黄惇先生来湖南做书展,有幸静观黄先生的好书,让我愿那好风径自吹开去!
2025年4月
部分展览作品
过永州访摩崖刻石诗 行书条幅 136cm×68cm 2023年
杨凝式 题怀素酒狂帖后 篆书条幅 212cm×63cm 2018年
疾若惊鸿 矫如游龙 篆书立轴 116cm × 53cm 2018年
临《里耶秦简》 秦简条幅 179cm×38cm 2016年
赵孟 即事 隶书条幅 213cmx53cm 2024年
张怀瓘 《书断》句摘 行书条幅 117cm × 34cm 2008年
苍山无为寺 纸本水墨 43cm × 39cm 2022年
且饮墨渖一升 3.5cm×4cm 印章 2016年
抱一 3.3cm×3.2cm 印章 2015年
三千碗底大户 4.2cm × 4.2cm 印章 1992年
出门一笑大江横 3.3cm×3.4cm 印章 2021年
黄惇,号风斋。1947年3月生于江苏太仓,祖籍扬州。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获 “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称号。江苏省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又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沧浪书社社员、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曾多次担任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书学讨论会评审委员。
黄惇注重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并重,书法篆刻作品 1983年获全国篆刻征稿评比大赛一等奖,1993年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1999年获韩国 “ 99·世界书艺全北双年展 ” 大奖,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书法 兰亭奖艺术奖 。著有《董其昌书法论注》、《中国古代印论史》(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中国书法史——元明卷》(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从杭州到大都——赵孟书法评传》、《篆刻教程》、《清理与超越 ——书法课堂讲录》、《风来堂集——黄惇书学文选》、《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中国印论类编》(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玩印探情——文人篆刻艺术史文集》等。主编《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二十一卷(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书法全集——董其昌卷》、《中国书法全集——赵孟卷》、《中国书法全集——金农郑燮卷》、《书法篆刻》(高教教材)《齐白石三百石印朱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