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境界里的狂欢——艺术狂人刘繁昌印象
更新时间:2025-03-20 22:24 浏览量:4
不知应该如何才能表达出刘繁昌与众不同的特征,当记者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脑海里瞬间跳出他在创作中充满激情的忘我状态,你可以视之为夸张,但这种从不刻意的所谓“夸张”,正是作为书法家的刘繁昌陶醉其间、“舍我其谁”的创作境界。他就是那么真实、那么直白地存在着,用喜欢和不喜欢表达着自己的艺术观点,从不掩饰自己的喜好和爱憎。
这是当今这个时代最缺少和最珍贵的品质之一。这就是刘繁昌,一位忠于艺术,用艺术理想表达自己的人。
几年前记者采访刘繁昌的时候,他即兴写下了“禅茶一味”几个大字,那字如跳动的乐符,也如他写那几个字时动感而有韵律的节奏,那是一个让人至今无法忘记的画面。
回来后记者也尝试着去写这几个字,却总是缺少那种韵味和律动。想来书法不是人人可写得,也不是人人可以悟得的。
在刘繁昌的画案上,在展开的宣纸泛起的褶皱里,他用笔尖时时酝酿着一场由艺术掀起的风暴。
这位来自青州的书画家,用几十年的光阴在砚台里磨出独特的艺术品格。他笔下的山水不是对自然的摹写,而是将记忆中故乡的风景都融化成水墨里的骨血,成为宣纸上鲜明的艺术生命。
刘繁昌以草圣风骨立世,五体俱精而尤擅大草,笔下墨龙翻卷似惊雷破空,纵横取势若太华云松。观其创作,解衣盘礴间笔走龙蛇,机神乍到处墨雨淋漓,俨然太白醉酒之态、青藤狂狷之风。他的水墨画更似流动的诗篇,立秋的葡萄藤在宣纸上蔓延出紫色的韵律,蓬莱仙阁与童年记忆中的渔港重叠,虚实相生的构图间,传统界画的严谨与当代水墨的肆意达到微妙的平衡。
刘繁昌(1965—),祖籍山东青州,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当代书坛之翘楚,丹青界之逸才。
艺途始于弱冠之年,1986年参加济南青年书法现场赛蟾宫折桂,自此锋芒初露。三年后获得全国第四届书展全国奖,成为中国书协最年轻的会员。后负笈南下问道王蘧常先生,得“当代王羲之”亲授笔法,书风遂开新境。四十载砚田深耕,作品九度亮相国展,更获“屈原杯”金奖、“兰亭杯”一等奖等殊荣,2005年代表济南书协赴韩交流,现场挥洒狂草引友邦震动。
艺道贯通诗书画印,以篆籀笔意入丹青,山水花鸟皆见文心。大写意作品熔铸诗情,或题”狂来信手去,不问丹青谁“之句,或绘《竹石幽禽》之清逸,尺素间尽显魏晋风骨。作品被日本今井凌雪、加拿大努莫夫等海外大家宝藏,国内多家重点美术馆列为重要馆藏。
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长城画院理事、中华民族画院理事、山东省书协副秘书长,山东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山东财经大学讲席教授。2016年济南刘繁昌美术馆启幕,集中呈现其半世纪的艺术探索。著有《书逸·刘繁昌书画集》等专著,艺踪载入《世界华人美术年鉴》等典籍,诚可谓”出新意于法度,收奇效于象外“之当代典范。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