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关玉良
更新时间:2025-04-28 17:16 浏览量:2
序言
艺术的探索,始终是一场关于“境”的追寻与超越。从具象到意象,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心灵深处对世界认知与表达的升华。本次“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展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作品,展现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揭示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构建的独特“境域”。
具象艺术以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描绘为基础,通过精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与生活的具体形态。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艺术的真实与生动。然而,艺术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当艺术家们开始探寻更深层次的表达时,意象便悄然浮现。意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抽象、变形、象征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精神空间。
从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场关于“境”的转变。具象艺术所营造的是一个“可见”的世界,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具体场景;而意象艺术则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不可见”的精神领域,这里的“境”更为深远和广阔。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试图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这种跨越不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本次展览汇聚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多样化探索。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独特的“境域”,等待着观众的深入体验与感悟。在这里,观众将看到艺术家们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灵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实。这是一场关于艺术“境”的对话,也是一次心灵与灵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对艺术跨越的描述,也是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与重构,而“境”的探索将永远是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的无限可能,体会到艺术跨越所带来的精神震撼与心灵启迪。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关玉良题【境非境】
关玉良,国际著名艺术家,深圳大学教授。中国行业标杆人物奖获得者,入围2019工匠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中国建国六十周年60位杰出艺术家之一,奥运会艺术评审委员,北京奥运会唯一授权艺术家并作为91号奥林匹克火炬手。在艺术界被誉为中国的毕加索。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个人展览50余次艺术展;出版个人艺术专著和作品集30余部。关玉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突起的一位重量级艺术家,他以“无常规”的艺术创作理念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艺术创作领域广泛、自成一格,其雕塑、陶艺、重彩、水墨等艺术作品在海内外具有巨大影响力。他是一位世界“新艺术”的探索者和苦行僧。他对祖国和人民满怀真挚的热爱,是一位有着“大国崛起梦”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中国艺术家。
道
天上飘来一朵云,
云上坐着一个老人。
他望着地上的一位长者,
他说,“你们是有罪的人,只有我能救助保护你!
“为什么你能救助我?”地上长者问。
”我不仅能保护你,还能解除你生来的罪”。
“你是谁”?
“你要敬畏我,我是你的神!”
云上那个老人自豪地说。
这时,地上盘坐宽衣的长者慢慢地微睁开眼,
“你看见远方的山了吗?他还是山,而我就是我。
云上的老人说:“你不恐惧?”
地上长者笑而不答,又睡去了……
《道》之一宣纸水墨180X140cm 2011年
《论》之一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论》之二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论》之三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思》之一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思》之二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思》之三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思》之四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思》之五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寻》之一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寻》之二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寻》之三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寻》之四 宣纸水墨 180X140cm 2011年
云道纸本水墨 110×91cm 2015年
云道纸本水墨 110×91cm 2015年
云道纸本水墨 201×91cm 2015年
云道纸本水墨 201×91cm 2015年
云道纸本水墨 201×91cm 2015年
云道纸本水墨 201×91cm 2015年
云道《息》《静》《聽》《夢》23×150cm ×4 2014年
云道四条屏二 91×18cm×4 2015年
云道四条屏三 91×18cm×4 2015年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