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专访布廊Boulang:淮海中路新晋艺术复合空间,打造时尚生活场域

更新时间:2025-04-28 23:25  浏览量:3

4月25日,创新艺术空间「布廊 Boulang」在淮海中路上正式开幕。该空间面积达800平方米,首期主题展以《褶影生花》为主题,开幕当日有策展人联袂多位艺术家在现场展开深度导览,并开启首场对谈沙龙。

其实,自 3 月以来,我们就已经看到很多网友在小红书上的打卡「布廊 Boulang」笔记:

“淮海路上偶遇的惊艳小众展”

“时装周同款美学”

“装置好美好梦幻”

“随手拍出东方美学大片”...

——以上摘自小红书网友分享

「布廊 Boulang」地段颇具标识性,位于淮海中路和思南路交叉口,是诸多创新品牌和概念汇聚的核心地段。而「布廊 Boulang」的概念似乎更具文艺属性,因此,借助本次空间开幕活动,我们与「布廊 Boulang」项目发起人张毅雄先生(下简称张先生)展开专访。

布廊Boulang是一个为期两年的艺术项目,由雅莹集团艺术团队打造。该项目旨在以“布料”为原点,打造融合限时艺术展览、可持续生活方式与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复合空间。

首层空间,以装置艺术展为主,还有生活方式专区、饮品体验区。其中,生活方式专区有生活方式小物陈列;饮品体验区推出了「白玉凝香」等结合在地文化的特调。

左侧 胡约华《记忆容器》、右侧 应志钢《褶・迹》

二层空间,包含了装置艺术作品、摄影展、手工坊、布店、以及可持续商品售卖区等多个功能板块,对谈沙龙等互动体验环节也在二层空间展开。

目前正在展出的是《褶影生花》首期展览:携手了12位艺术家和创意团队,通过《记忆容器》、《折影》等装置艺术,《山谷来风》褶艺摄影展、以及互动橱窗等,三大维度解构“褶艺”这一主题。

孙艺津《翻·花 l 花器系列》

「布廊 Boulang」是雅莹集团的一个年轻化项目。作为观展者,我们在现场能感受到,项目并没有很商业化的设置,团队似乎却有意剥离商业属性,以“空间”本身的样子面向消费者。

近几年,用“去商业化”方式做商业是不少品牌努力探索的路径。经历几十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之后,中国品牌大部分拥有一套完整的商业化的逻辑。但日渐成熟的市场环境之下,消费者也对趋同的内容感到疲惫。

陆续有品牌开始学习诸如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的品牌怎么做“内容表达”,并收获了不俗的评价。事实也的确证明,有深度的、长线布局的内容,才能够给品牌带来的「涓流汇海」的庞大收益。

「布廊 Boulang」发起人张毅雄先生分享到,本次展览的初始灵感与此种市场观察有关。他受到在东京观展的体验启发,受「弱品牌属性,强文化属性」的展览风格所吸引。回国后,团队内部以此为基点展开了讨论。

-01-

以「布」为核心,

链接潜在记忆与情感体验

空间整体选定「布」作为核心,是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布」是寻常事物,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既可以呈现很日常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有别样的时尚表达。

同时,「布」本身和雅莹集团的主营业务也可以有自然的结合。布廊团队认为“我们过去在纺织业的经历与观察构成了「布廊 Boulang」。通过对于面料所具有的侧面的洞察构成了我们和艺术家合作的作品。”

正是因为「布」这种颇为日常的属性,它能够唤起很多人的情感记忆。在交流过程中,张先生指出自己的观察,“不少年轻人包括自己,衣服的扣子坏了或者改裤脚,要去专门的裁缝店,但对于父母辈来讲,自己缝补似乎是稀松平常的事。”

的确,与布料有关的一切,触觉或质感,已经成为了某种有关故乡、有关童年的温暖记忆。

这也是「布廊 Boulang」项目希望达成的形态,“唤起人们一些有关过去生活的潜在记忆”

「布廊 Boulang」的首期展览选择「褶」这个细分主题,也恰如其分。实际上,褶皱已经被不少世界知名的服装设计师所诠释,从上世纪30年代的迪佛斯晚装 (Delphos dress)到三宅一生的“一生之褶”系列,褶皱带来的包容与松弛,激发过不少人的情感共鸣。

以这场展览中,「布廊 Boulang」呈现了一个名为《记忆容器》的装置艺术,正是一种关于「情感记忆」的艺术解读。

该装置从最为日常的,能够唤醒过去记忆的常见物件——“针线包”出发,撷取侗族文化,3000 个精心制作的手工折布单元,错落叠加,呈现立体纹样。

胡约华《记忆容器》

作品《折影》,状似帆船,不少人一进入展览空间,首先就会被它吸引。它轻盈的折叠感,令人想到童年时叠的那艘纸船,某种宁静的、瑰丽的梦境。

张秋珺 《折影》

整体来看,「布廊 Boulang」延续了这种直觉上的情感共鸣,并没有过分强调品牌属性或者工艺属性。

-02-

多维度集合展览,

兼顾丰富性与平衡感

作为一个多维度的集合展览,「布廊 Boulang」很好的兼顾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平衡性。它是一个可以反复到达的复合空间——既可以独自来看展、打卡,也可以和家人朋友前来打卡拍照、静坐聊天,又或者是来参与工作坊体验活动。

整个空间以“直观上就很美”的大型艺术装置为展览起点,观众能够尽快进入到空间语境中,既可快速拍照打卡,也可驻足观赏。

从一层到二层,装置艺术错落有致的陈列其中。比如,位于二层空间的《回响》是一件礼服裙,用层层堆叠的褶皱打造,成为自开展以来最受喜爱的作品之一。

姚⼩梅 《回响》

饮品体验区,则具有社交属性。我们此前来探访时注意到,的确有不少消费者和朋友或家人在附近落座休息。

再有「布廊 Boulang」将工坊活动和对谈沙龙等具有互动属性的内容放置在了具有私密性的二层空间。

缝扣子、做风铃等小型手工艺活动具有趣味性,而偏工艺历史展示的布卷手工坊以及对谈沙龙等,则为想要深入了解背后理念的消费者提供了长时间驻足的理由。蛮有意思的是,未来还会有一些偏“情绪疗愈”向的活动。

一层的生活方式售卖区和二层的布店,为空间增添了一些商业互动感。边逛边淘点儿小玩意,也契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心理。

丰富且具有平衡性的内容,令项目开业以来就收获了比较多的客流。据悉,开展以来收获的客流量,早已超过团队起初的预期。当然,这也令团队意识到,在整体营造繁华都市的「安静栖息地」,以及满足不同兴趣偏好的客群需求之间,仍需努力。

-03-

一个具有创新性与开放性的空间

除却上述提及的空间特色以及展览主题,「布廊 Boulang」在当下比较受关注的三种趋势上,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打造一个安心休息的场域

每周日,「布廊 Boulang」会举办【布(不)卷疗愈日】的活动,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带领参与者通过布艺手作、织物触感冥想等方式,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压力。

在快节奏的当下,尤其是在上海市中心,在这条几乎最能代表“都市文明”的马路之上,匆忙而过的白领、游客之间,最大的共同点或许就是,来自生活的压力。

最近几年,释放焦虑情绪、提供情感陪伴的创新产品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也催生出如戏剧疗愈、互动艺术项目等。「布廊 Boulang」的疗愈类体验可以很好地与年轻受众建立链接。

呈现体验式的可持续活动

可持续布品展售区中呈现了棉麻收纳袋、褶艺tote包等产品。据介绍,其中余料再制商品占比达60%。此外,在可持续布品展售区附近,「布廊 Boulang」也提供了以可持续为主题的余料再造活动。

最近这两年,很多时尚品牌都在聊可持续。相比于大面积的可持续门店,小型体验区域与布品展售区的结合,算是结合项目自身背景的同时,也兼顾到了消费者更为关注的实用性。

展览主题延展,以开放心态展开合作

在空间内,我们看到一些来自新锐设计师的生活方式产品。关于类似品牌的选品,「布廊 Boulang」会以发掘新锐作品好物的角度来甄选。

张先生表示,一些活跃于社交媒体的新锐设计师,他们作品有趣但只透过图片很难有完整的体验,需要实地的触摸。因此,空间愿意给这些设计师一个展示的空间,让他们的作品与潜在的消费者见面。

回看整个「布廊 Boulang」空间,雅莹集团的印记轻浅,它们更像艺术展本身的一种潜文本,不仔细观察,很难察觉其存在。

雅莹集团将「布廊 Boulang」空间视作团队的一次年轻化的尝试。此前,我们就曾基于雅莹集团的形象焕新举措发布相关报道:《重新认识EP YAYING雅莹》。

今年,「布廊 Boulang」展览的初亮相,与品牌在上海时装周期间的首秀几乎同期启幕。相比于时装周首秀,「布廊 Boulang」展览空间是一种更加贴近时下消费情绪的艺术化表达。

据介绍,未来两年,「布廊 Boulang」将会再呈现三次半年展,均是以「布」为主题。下一期展览已在筹备中,预计将在下半年和大家见面。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