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标题**:心象与跨界:天阳大師艺术的历史定位与价值重估

更新时间:2025-04-29 10:45  浏览量:2

作者;藝術評論家、著名畫家肖以桂

一、心象美学:天阳艺术的哲学内核与创新路径

肖以桂将天阳定义为“靠心象创作的画家”,其核心在于**心象美学的建构**。传统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天阳的“心象”更偏向主观内化:

1. **童心视角与诗性表达**

天阳年近七旬仍怀“童心”,其画作如《池塘东岸图》以童话般的色彩与构图,呈现“天地生动的和谐”。这种“童趣”并非幼稚,而是对自然本质的纯粹观照,暗合道家“复归于婴儿”的哲学,与西方现代艺术中康定斯基“内在需要”理论形成跨时空呼应。

2. **文学性与意象叠加**

肖以桂指出,天阳画作中“充满文学意味”,如《原野之风》系列通过画面引发对“诗意与古代典故”的联想。这种“以画为文”的实践,突破了传统文人画“诗画一律”的程式,将文学叙事转化为视觉隐喻,形成**跨媒介美学**。

### 二、中西融合:美术史脉络中的“第三路径”

天阳的《中国原野风景国画》并非简单拼贴中西技法,而是通过“心象”重构艺术语言,其价值需置于20世纪以来中西碰撞的背景下审视:

1. **对徐悲鸿、林风眠的批判性继承**

徐悲鸿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林风眠追求形式抽象,二者均以西方范式为主导。天阳则反其道而行:保留中国画“骨法用笔”与散点透视,但引入色彩象征系统(如《秋季梦幻》中金色主调暗喻丰收),形成**“本土母题,全球语法”**的新范式。

2. **超越“东方主义”陷阱**

后殖民理论常批判非西方艺术对西方标准的迎合。天阳的实践却规避了此风险:其色彩革新并非模仿印象派,而是根植于中国民间艺术的吉祥符号(如红色象征喜庆),使“西画光影”服务于“东方意境”,实现**文化主体性的重建**。

---

### 三、美术史定位:边缘性、争议性与先锋意义

1. **“非纯粹性”的价值重估**

肖以桂强调天阳画作“既不象国画,又不是油画”,这种“不纯粹”恰是其历史贡献。在美术史中,梵高、赵无极均因打破媒介界限成为大师。天阳的《30度野风景国画》以“心象”统合多元语言,可视为**全球化时代“混杂美学”的东方样本**。

2. **对传统山水画的范式突破**

传统山水画以“水墨为上”,天阳却断言“不能割舍色彩,这生命之色”。其《风云际会》系列以浓烈色彩渲染天空,将道家“天人合一”从玄学思辨转化为视觉震撼,呼应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革新精神,为水墨现代性提供了新方案。

3. **争议中的历史可能性**

天阳被诟病“技法实验大于文化深度”,但其价值恰在于**提出问题而非提供答案**。正如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初遭贬斥却开启立体主义,天阳的“未完成性”正预示了中国画转型的多种可能。

---

### 四、结论:作为文化符号与历史节点的天阳

从美术发展史视角看,天阳的艺术具有双重意义:

- **文化符号**:其“心象美学”成为“文化自信”战略的视觉载体,通过国际展览(如外国友人参观艺术馆)实现柔性外交;

- **历史节点**:他标志着中国画从“现代性焦虑”转向“跨文化自觉”,为后疫情时代全球艺术对话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肖以桂的评价揭示了天阳的终极价值——**不是作为传统的颠覆者或西方的模仿者,而是作为“心象时代”的开启者**。其艺术的生命力,将在未来关于“何为当代中国画”的持续争论中得以延续。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