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路上的“语言艺术家”,让“网红流量”为平安“增量”
更新时间:2025-04-29 13:42 浏览量:2
吴笔刚是徐汇公安分局湖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作为一名昔日的顶级飞行员,他曾翱翔蓝天,参与过“99世纪大阅兵”;作为一名顶流街区的社区民警,他脚踏实地,为民排忧解难。吴笔刚用心用情用智慧,寻求安居与乐业的最佳平衡点,悉心化解一桩桩商居矛盾,积极为“亿元街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17年,年近不惑的吴笔刚调任安福居委社区民警的第一件事就是“学说话”。
0.15平方公里的辖区里,实有人口达5000多人,高档公寓、西式洋房、老式里弄彼此交错,属于混合型社区。短短几百米的安福路上,坐落着近百家商铺,每周有超过1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来此打卡。
居民中,外籍人员占了五分之一,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讲着英、日、韩、西班牙、阿拉伯等各种语言。而附近老里弄的居民中,许多老人只会讲上海话,这对长期工作、生活在北方的吴笔刚是另一个挑战。
而更大的挑战在心里。一名曾经的金牌飞行员、一名部队军官,如今要转变角色,走进千家万户。所里的老民警提醒他:第一步得先学会“说话”,说得上话,才进得了门。
通过不懈努力,带着一口夹杂着普通话词汇的“洋泾浜”,吴笔刚开始融入社区。
“安福路上无小事。及时化解商居纠纷矛盾,让它变得‘宜商宜居’,是我的工作目标。”吴笔刚说,“社区民警要懂人、懂情、懂心,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安福路上有家网红意大利餐厅,生意火爆,顾客盈门,平日要营业到午夜,其户外就餐位尤其受到网友追捧,但也因其夜间过于喧闹而引发居民长期投诉。
必须找到商铺经营与居民生活的最佳平衡点!吴笔刚踏上了自己的沟通之旅。
他多次上门与意大利籍老板尤里促膝谈心,同时走访餐厅周边20余户、80余位居民,挨家挨户听取意见。
最终,餐厅局部进行改建,加装了防噪隔音层、隔音窗等。晚上9点后停止户外经营,用优惠措施来引导客人入室就餐,同时关好沿街门窗。这样既充分保证了商家利益,又减少了噪音扰民。
近年来,安福路因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的加持而火爆出圈。吴笔刚与时俱进,学起了新潮的网络语言,把“显眼包”“多巴胺”“特种兵旅游”“Citywalk”等挂在嘴边,心态也变得年轻起来。
一家年轻的美妆店品牌因事业发展搬迁到安福路,租下一幢四层小楼,斥重金予以装修。然而,刚开工没多久,就遇到居民集体抗议。
原来,店铺外侧消防楼梯离部分居民的窗户太近,不仅影响采光,还容易暴露隐私,而施工队为赶工期在夜间施工,严重影响了居民休息。
吴笔刚在湖南街道支持下,组织区相关职能部门、商户、居民代表、居委干部等多次召开协调会。协调会上,吴笔刚明确提出:“不能做破坏社区安宁的‘显眼包’”“IP品牌发展不能阻碍邻近社区居民的生活”“相邻位置施工应当与居民更积极地进行沟通”,要求店方把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
因为之前美妆店入场时,吴笔刚曾牵头为其解决过员工宿舍和仓库存储等困难,所以店长对其很是尊重,不仅及时调整了消防楼梯的位置,还主动缩短施工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噪音干扰,并且依其建议,主动上门跟居民进行沟通,重塑邻里关系。
与此同时,吴笔刚也逐户走访居民,替商铺传递善意:“店家为了让实体店有‘社区’的感觉,特意将租金最贵的一楼打造成完全开放式空间,放上桌椅板凳,供来往顾客和附近居民放松休闲,他们也很想融入社区。”
“矛盾商居”最终化身“和谐邻里”,商铺与居民实现美好共处。如今,附近居民路过该店铺时,都会在楼下歇歇脚、坐一坐。该店也成为安福路的潮人聚集地、必到打卡点,成为烟火气息与时尚氛围并存的典范。
吴笔刚(右)在商户店内调解
2024年以来,吴笔刚牵头化解“商居纠纷”20余起,让50余名当事人握手言和,有力守护了辖区的“平安”与“幸福”。
如今,武康—安福街区因其“文商旅居”融合发展,成为上海街区商业崛起的代表。2023年,全街区入驻企业税收超1亿元,成功跻身“亿元街区”。这其中,离不开吴笔刚和同事们的护航与努力。从“学说话”到“会说话”到“善说话”,折射出的是一位优秀社区民警的忠诚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