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青农最美大学生|艺术女孩解锁大学的N种可能

更新时间:2025-04-29 21:25  浏览量:11

如果说生活是一张待绘的画布,艺术学院陈妍孜则用一笔一划,勾勒出属于自己的艺术生活。在数字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她将媒体与艺术紧密相连,创作出一件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每一步都彰显了她对艺术的无尽热爱与不懈追求。

陈妍孜,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2101班学生,现为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研发中心助理。在校期间,先后担任党委宣传部大学生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国旗护卫队成员、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副部长、书法与绘画协会副会长。获得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获评学校“最美大学生”“优秀学生记者”“优秀学生干部”“百优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3项、省级奖项36项、地方级奖项1项、校级奖项23项。

筑梦青春,拓路脚下

设计是无声的语言,却能传递最深刻的力量。”陈妍孜在求学过程中探索设计的无限可能。大二那年,陈妍孜主动报名加入了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研发中心,刚开始接触复杂的设计软件时,她一头雾水,觉得软件里复杂的操作指令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难联系起来,网络上和书本里的优秀设计作品更让她觉得难以企及。幸运的是,陈妍孜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图书馆”——师生共建的素材库。学院的专业老师和同学自发地将精心搜集来的优秀设计作品上传并分类分享,久而久之,这个珍贵的“知识宝库”日益庞大起来,专业相关的佳作被收录其中。陈妍孜不断地从中汲取灵感、钻研技巧,逐渐确定自己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设计风格。

随着设计经验的积累,陈妍孜逐渐开始独立组队参加竞赛。在选择主题时,她深知艺术创作需紧跟时代脉搏,经过研究与思考后,她决定紧扣“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创作的过程中,陈妍孜了解到沂蒙山区的红色故事,被这片土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基因深深触动,萌生了将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想法。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鲜活,陈妍孜踏上了探索之旅,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学院的资料库、历史文化网站中调查研究,仔细筛选阅读相关文献、研究报告和珍贵历史影像。陈妍孜还穿梭于山东各地历史博物馆,感受蕴含在每一件珍贵展品中的厚重历史。在沂蒙山区的西长埠村,陈妍孜与一位曾亲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促膝长谈,老人娓娓道来讲述着当年红嫂用救治伤员、村民们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的故事,那些质朴而又震撼人心的话语,深深烙印在陈妍孜的心里。陈妍孜对红色革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创作思路也逐渐清晰,她将收集珍贵素材巧妙融入创作中,最终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红色记忆”的嬗变:山东红色文化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艺术赋能,向美而行

陈妍孜还将所学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在大学生融媒体中心担任学生记者期间,陈妍孜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巧妙构思,反复打磨,将图书馆、虹子湖等学校标志性建筑融入二十四节气的海报设计中,她结合节气的文化内涵,以建筑色调为基准调整色彩层次,融入农业相关元素,让校园的美景熠熠生辉。“希望我的设计能校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青岛农业大学、爱上青岛农业大学。”陈妍孜感触颇多。在四季青农矿泉水、新生开学典礼线下物料设计、毕业典礼主视觉设计等宣传工作中,陈妍孜对学校历史和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绘就了一幅幅青农四季的斑斓画卷,也愈发热爱这片满是文化气息的校园。

“一件件文创产品,像是一个个‘文化使者’,也是连接校园内外情感与文化的桥梁。我将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融合校园文化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校园文创产品。”陈妍孜说道。在2024届毕业生离校之际,陈妍孜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衣”路有你毕业文化衫创意设计大赛,作品以“青农记忆”为主题,以清新醒目的“农大绿”为主色调,将“QAU”三个字母进行扁平化设计,把标志性建筑图书馆、五环体育场、明塔、孔子像、校友石和学校校徽等融入其中,加入学生在校园中的青春画面,表达厚植爱农情怀的寓意,展现青农人朝气蓬勃、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最终,陈妍孜的设计作品荣获了大赛一等奖。

心系社会,服务传情

在探索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陈妍孜从未停下脚步。陈妍孜自高中起便是国旗护卫队的一员,这份经历让她养成了肯吃苦、能吃苦的坚毅品质,进入学校后,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国旗护卫队。无论寒冬酷暑,在训练场上总能看到她坚定的身影。日复一日的早起升旗与日常训练,也让她对“责任”二字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实习期间,陈妍孜参与了桓台县政府主办的老兵红色文化馆设计工作,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考如何巧妙地在文化馆中展示老兵的故事与精神。她通过挖掘老兵口述历史中的感人细节,将其转化为展厅中的互动装置设计,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精神。整个设计过程中,她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对每一处线条、每一抹色彩、每一个展示环节都反复斟酌,只为给参观者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文化盛宴。

陈妍孜始终秉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信念,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参加“七彩课堂,筑梦乡村" 支教活动时,陈妍孜挨家挨户走访村民,耐心且详细地介绍课程内容和创意思路,一心只为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新窗口”。当教学资源匮乏成为摆在大家眼前的一大难题时,陈妍孜充分发挥“农”优势与学院“艺”特色,利用有限的材料制作出趣味十足的教学道具,带领孩子们用树叶作画,尽情释放想象力,为乡村孩子们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课程结束后,一个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份树叶画走到陈妍孜面前,眼神中满是期待地说:“老师,这是送给你的。”陈妍孜接过树叶画,看到上面虽歪歪扭扭却无比用心的图案,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眶瞬间湿润。这份充满童真的礼物,不仅是对陈妍孜的认可,更让她在奉献中真切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陈妍孜用青春的汗水与拼搏,在校园中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未来,陈妍孜会继续以专业知识为笔,创意为墨,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在设计领域不断突破自我,绘制出更加绚丽的人生画卷。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