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琨有了新身份!
更新时间:2025-03-10 22:16 浏览量:9
3月10日,市住建局负责人一行前往家琨建筑工作室,拜访全球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的第54位获得者——刘家琨,并为刘家琨颁发了聘书,聘请刘家琨为成都市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特聘专家”,并与刘家琨及其工作室座谈,交流成都古镇和城市更新方面的内容。
交谈中,刘家琨谈道,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建筑要有自信,既要有大都市的气质,又要有烟火气,“城市更新要把握好两者的度,既有国际的一面,又有烟火气的一面,不能搞成大的农家乐,又不能只有高楼大厦。”刘家琨说,要把握好格局和烟火气的平衡,才能做好城市更新工作。
刘家琨在成都出生、成长,最终也选择在此扎根工作。在刘家琨眼中,家乡成都的氛围和特质,早已融入他的生活与工作。无论是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西村大院,还是位于成都市郫都区河滩竹林里的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无不诠释着这位建筑师对于成都特质的理解,“成都的包容性是它最大的魅力,这种包容带来了休闲,也成为我工作和思考的养分。”
“刘家琨在成都生活和工作,通过自己的作品惠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的新闻资料如此介绍道。
以坐落在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1号的西村大院为例,这座覆盖整个街区的五层建筑,与周边典型的中高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可以举办各种文化、体育、娱乐、公务和商业活动,同时让公众透过外立面能观赏周边的自然和建筑环境。“在设计西村大院时,我希望打造一个能让市民充分参与的公共空间,就像成都这座城市一样,包容且充满活力。”他将成都人热爱生活、乐于社交的特点融入设计,让西村大院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客厅,人们在这里相聚、交流、共享美好时光。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郫都区的河滩竹林中,在竹林的怀抱中若隐若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刘家琨秉持着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的理念,见缝插针地在林间空地建造博物馆。他将林间空地看作明亮的大厅,竹林视为幽暗的大厅,建筑则是人工的大厅,让它们相互融合、内外相通。
据了解,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将于今年春天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举行,颁奖视频将于今年秋天面向全球发布。5月还将举行2025年获奖者讲座和专题讨论会。
普利兹克建筑奖于1979年由已故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创立,每年授予一名或多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作出的持续和卓著的贡献。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霞 图片 李霞 综合 园景人公号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