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涛:用指尖艺术讲述中国故事
更新时间:2025-04-30 15:42 浏览量:7
葛涛:用指尖艺术讲述中国故事
黑龙江日报记者 王彦
葛涛,省级非遗关东民俗剪纸项目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葛涛出生于剪纸世家。1996年,19岁的他入伍成为黑龙江驻军某部的一名文艺兵。白天,他是训练场上的钢铁战士,夜晚,则化身军营里的“剪纸老师”。
他利用业余时间为战友开设剪纸课堂,将爱国、强军等主题融入剪纸创作,用艺术形式记录军营生活,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成为官兵眼中的“文艺轻骑兵”。
这段军旅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坚韧的品格,更让他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凝聚力。2008年退役后,他面对“剪纸不外流”的家训,大胆作出决定:打破家族传承模式,将关东民俗剪纸从 “小家”带到“大家”。
葛涛。黑龙江省总工会供图
“非遗不是个人的财富,而是民族的瑰宝,只有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才能让技艺活起来。”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创办了大庆市裁春堂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收学员,从下岗职工到高校学生,从残疾人到困难农民,他的课堂始终向所有热爱剪纸的人敞开。
葛涛认为,“守成”就有可能导致落后,唯有创新才能让非遗技艺适应时代需求。他曾思考:如何将剪纸从民间手工艺品升级为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精品?于是,他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传统剪纸易破损、难保存、展示形式单一,他便尝试将丝绸与剪纸结合,历经38道工序研发出丝绸剪纸卷轴,兼具美观性与收藏价值,一经推出便成为高端礼品市场的“宠儿”。2018 年,他又独创“草香烫纸”技艺,用草香明火在宣纸上烫制镂空图案,该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连续斩获国家级、省部级金奖,产品销至韩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技艺不能停留在‘老样子’,要让年轻人觉得‘有意思’。”葛涛将现代流行元素融入创作,为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设计的文创产品,以冰雪运动与关东民俗为主题,既保留了剪纸的细腻工艺,又注入了时尚活力,在龙江非遗展示中惊艳了中外来宾。
他持续在全省开展公益剪纸培训活动,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与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和非遗剪纸技能培训基地,培养专业传承人百余人,带动千余人就业。他的工作室还推出“订单式”生产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形成“培训-创作-销售”产业链,成为全国非遗创新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