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读刊丨读书的艺术——世界读书日 作家谈读书

更新时间:2025-05-01 10:14  浏览量:5

博览群书这样的思路,是需要警惕的

文/穆涛

读书如坐船。船有两种,一种是游船,一种是渡船。消遣书、休闲书是游船。坐游船的目的是休闲,是娱乐。坐渡船就很实际了,要有一个清晰的彼岸。如果你的目的地比较近,只是从河这边到河那边,这个船可以简陋一点,弄个竹筏都行。但如果你想跨过太平洋,或者远赴南极,这个船就复杂了。船体的结构要全面,船身质量要过硬,要抗得过台风,还要确保避过暗礁一类的危险。

读书也如吃饭,要注意消化。不加选择地“吃”了一大堆,弄个消化不良,还不如不读。

读书是充实自己,要能吃能干,读到肚子里的书要发挥作用。寺庙藏经阁里的虫子吃书多,而且吃的都是经典秘笈,但连身体都长不大,因此叫作书虫。郑板桥说过一段很有名气的话:“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并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

让读的书发挥作用,也有两个指向。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古人这句话就是这层意思。把书读好了,中举人、做进士、得状元,荣耀门楣。但举人进士状元之后,真正的人生才开始,接下来要融入社会,要付诸实践。古人还有另外一个词,叫书生报国,要为社会、为国家多做有益处、有功德的事情。

带着问题读书是会读书的人。一个人脑子里一片空白,或一团糨糊,怎么可能把一本书读好?前边说到,读书是坐船,一个人心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没有清晰的彼岸,你去坐哪一条船?只能把渡船当游船坐了。

读书不能什么都读,也不一定越多越好。博览群书这个词,要警惕。中国古人读书讲求读精读透,“半部《论语》治天下”,吃透了《论语》,用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做成大事了。还有一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对应的是万里路。行万里路,也不是做驴友四处转悠,是指多经历世事,把人生的路走开阔,走成通途。要把大房子盖好,就要把大房子所需的砖瓦、水泥、钢筋、木材这些基本材料准备充足,材质也要过硬。要成为一个大学者,或做成大事情,用“博览”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

(作者简介:穆涛,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著有《先前的风气》《中国人的大局观》等多部。作品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首届漓江文学奖、首届杨升庵散文奖)

过目不可忘

文/顾建平

读书在帝王时代曾经神圣而崇高,进入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平凡而日常。而世界读书日的设立,一方面说明读书更受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阅读这一人类古老的行为,遇到了某些障碍,出现了某些问题。

理想的阅读,是得其神而忘其形,禅家所谓“得鱼忘筌”“见月忽指”。但不幸的是,很多读者是神形尽忘、鱼筌皆失。饱食大餐,却未得其滋养。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要节制阅读。“开卷有益”但“人生有涯”,面对信息蓝海,人生过于短暂。实际上除了专业书本以外,真正值得我们重点阅读的书是非常有限的。多年前,金克木先生写过一篇文章《书读完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有涯之生对无尽之书,必须精选慎读,要从前人、他人的书单中,从自己以往的阅读经验中逐渐得到启悟,建立自己有效的阅读谱系。这个谱系应当是一张不断修正的书单,可以由繁到简斟酌删削,也可以由简到繁逐步丰富;要具有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纳优秀新成员的加入。历代许多学者开列过书单、书目,各具堂奥,但普遍适用的书单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人生必读书”是极少的。这个阅读谱系、开放书单,必须自己来建立。

二是细读和重读。选定了书目,需要细读、慢读、重读仔细品味,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文中从十四个方面给“经典”下了定义,第一条就是:“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三是要经常用有难度的阅读锻炼思维能力。入心入脑读过的书,终身难忘。记得我在大二读黑格尔的《小逻辑》,最初十页读了近一周,后来速度渐渐加快。读完《小逻辑》,再读其他人文书籍,感觉像开推土机一样,所有障碍物都能推平。另一次有难度的阅读是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钱先生用的是传统笔记体,所提到的人物典籍不计其数,人物还有别名字号。《管锥编》融会中外古今,以现代人的眼光巡视审阅中国古典文化,大学四年我通读两遍,为此后的阅读建立了制高点。

套用凯撒大帝的名言,有效的阅读应该是:我来了,我读了,我记住了。

[作者简介:顾建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副主编,编审。著有《无尽藏》《语言的胜利》《冬天我到南方》等。作品获第十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黄宾虹美术奖(美术评论)]

借别人的经验读自己的书

文/田耳

每个人都有读书的经历,但绝大多数人记不住读过的大多数书。以我个人经验,要想记住读过的书,首先在于对读书的认知是不是达到足够的程度。若你只把读书当爱好,翻开一看先考虑自己喜欢不喜欢,以兴趣和态度为主导,阅读过程稍有障碍,就可能导致弃读。读都读不完,哪谈得上记不记得住。若你把读书当成任务,会下定决心非读完不可,通常情况却是,一本书于浑浑噩噩中读完,回头一想捋不出头绪,甚至连主要人物都搞不清楚。虽然将书看完,感觉效力不高。若你能认识到阅读其实是我们最重要的和最应该掌握的技能,面对一本书,既像是面对一位朋友,也要当它是一个敌手,那么记住它的内容才会成为可能。要将一本真正的好书读通读懂并牢牢记住,一定要花够时间,克服各种障碍,还要使用各种读书技巧。读书没那么容易,但大多数人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阅读的过程中也不肯花费足够的精力……就好比说,你做投资,总想着以小博大,那又怎么可能呢?

我们常说某某会读书,一定是他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技巧。读不同的书,需要不同的技巧。比如说我一直从事小说创作,对小说的阅读肯定是有一定技巧的,读了能记住,记住以后懂得如何进入创作。这些年从事写作教学,发现学生经常记不住一个短篇小说,所以阅读技巧的传授就尤为重要。我会让学生将一万字的小说先写成五六百字的梗概,写梗概能力日渐娴熟后,就减少字数,一两百字、四五句话概括一篇小说,就很容易记住。这看似笨功夫,但非常有效。读书的技巧大都是从笨功夫出发,熟能生巧,渐渐化成自己的能力。

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书,必须配置与之相应的读书策略和技巧,甚至还要配置合适的阅读环境。有人认为尽量降低阅读难度,让自己读着轻松;也有人认为要尽量提高难度,让自己得到超负荷的训练,回头再降低难度,阅读就会来得异常轻松。再说配置合适的阅读环境,我就有亲身的经历,以前待在城里,事多,家中书多,一本没读完又想读下一本。于是我经常备好一两本要看的书,去到乡下爷爷家中阅读,效果确能大幅度提高。

许多读书人的读书心得和阅读技巧是有效的,关于读书技巧的讲座不妨多听。而且,千万记住,一本书没有看懂,没能记下,最重要的原因是你为它付出的精力还不够。某种程度上,读书像是求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虽然我在这里讨论怎么记住读过的书,但事实上我读过记不住的书肯定比记得住的更多。我想,怎么记住读过的书是一种执念,全都记住也根本不可能,那么我们也有必要放下这一执念,才会与更多的书相遇。

(作者简介:田耳,本名田永,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大学教授。发表长篇小说四部、中篇小说二十部,作品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文学奖项十余次)

动笔记书,是一种爱

文/隆莺舞

要记住读过的书,除了多读、细读、精读,还需要动笔去记。

一是动笔摘抄一本书中最核心的部分、最触动人心或者最美的部分,抄个一遍也行,五遍也行。二是为这本书提炼自己的信息坐标和精要内容,形成比较有血肉的目录,一看到这个目录,就能回忆起这本书的大概或者重点。现在互联网上,有人在缩读图书,但那不一定是适合所有人的超精缩版本,因为每个人对每本书的需要是不同的;也有人用人工智能来整理图书精要,但是人工智能是均匀抽取,它是“全脑”,不是个人脑,所以,自己读过的书,还必须自己根据用途和审美需要来制作“有血肉的目录”。三是在读完一本书后写读书笔记,以文学保存文学,以自己的概括能力把我们需要的“点”用文章重组。四是在纸上凭着记忆随意“涂画”这本书的内容,如果记不住,就翻书看两眼,然后继续“涂画”,不求精确,主要是把书本里的内容用自己的角度重组出来,这样记书就像是一种“文笔旅游”,又轻松又惬意。五是给朋友写信写邮件,用信件的方式,把读过的书中有价值的部分,用分享的心态写出来给别人看,也是给自己的记忆“刷墙”,甚至可以多刷几遍,形成几封不同角度的信件。六是邀请一个或几个朋友,笔谈一本书,仔细阅读朋友的文字,把别人提供的角度和要点,吸收到自己的认知中。七是利用人工智能,譬如和人工智能对谈这本书,想谈什么就谈什么,用人工智能把我们的知识需求和审美需求填满,从而将书本搬进自己虽然容量有限,但是愿意以兴趣完成记忆的大脑。

每一本书,其实都是作者从自己的记忆中抽取需要的内容、发挥想象力加工而成的文字集群。不要害怕去记住一本书,不要觉得这有多么辛苦和困难,书本本身就是记忆容器,是适合我们记忆的一种载体。我们记忆书本,也要和作者一样去动笔,不作简单的抄写复述,而是以自己的需要为核心,去拥抱书本,用感性的方式将其融进自己的大脑。如果说读书是和书本谈恋爱的过程,那么记住书,就是一种把爱提纯的过程。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