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扬州郑板桥纪念馆
更新时间:2025-03-10 22:10 浏览量:7
五年前曾参观过位于天宁寺的郑板桥纪念馆。昨天前往天宁寺逛一下古玩市场,也许是下午,古玩市场大多数已经收摊。
于是再次踏入天宁寺里面的郑板桥纪念馆,重新参观有新的认识。馆内的史料与艺术作品,展现了郑板桥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
郑板桥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从他早年求学的勤奋,从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科举入仕的曲折,再到官场为民请命的担当,直至晚年远离官场、醉心书画,每一段经历都充满故事。
不知为何清朝将扬州列为江南,大清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题名录上,赐进士出身的二甲第八十八名,出现了“郑燮江南扬州府兴化人”字样。
郑板桥的书法作品,笔锋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看似随意挥洒,实则蕴含深厚功底,让人不禁赞叹他“六分半书”的独特魅力。
而他的画作,尤其是墨竹,寥寥几笔,却将竹子的挺拔、坚韧与高洁展现得淋漓尽致。
郑板桥一生坚守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官场黑暗、腐败成风的时代,他始终心系百姓。
“竹石”一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明他的坚韧不拔。
86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设立了一个“岐黄传人”专栏,邀请我写一篇文章,写了“我是怎样自学男性学的”,里面就引用了郑板桥的这首“竹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