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视点 ‖ 唐虎随笔作品 : 收藏家徐太祥,与他的荣宝艺术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5-05-05 09:09 浏览量:6
在没认识收藏家徐太祥之前,安徽建筑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吴家桂就给我介绍过他的收藏。提起他的这位优秀学生,吴家桂赞不绝口,倍感自豪。
我与徐太祥见过两次面,是参加朋友聚会。虽说我俩没有深聊过,但留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他为人耿直,比较低调,不爱张扬。
5月4日,风和日丽,我与吴家桂应邀参观荣宝艺术博物馆,对徐太祥的最初印象得到验证。
来之前,在车上吴家桂就跟我商量说,给徐太祥做个宣传,可征求意见时,他怎么着都不同意。我只好写个随笔,记录我对徐太祥深刻印象,主要表达我对他的由衷敬意。别看徐太祥不爱张扬,可向我们介绍起他的藏品,神采飞扬,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寻根读历史,溯源起乡愁。让我没想到的是,徐太祥竟然还是我的老巢湖老乡。熟悉的乡音,听起来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动听,那么的温馨。
远在他乡异地,那份浓浓的乡情,瞬间让浩瀚的心海泛起阵阵涟漪,无形中也拉进彼此之间感情距离。尤其是,徐太祥对我们军人情有独钟。所以,我俩聊得比较投机。
午餐安排在徐太祥公司的小食堂,满桌子几乎都是我爱吃的家乡菜。徐太祥热情把我拉到他身边坐下,微笑着说:“你以后想吃家乡菜,就来我这里。”
徐太祥眼神透露岁月的沉淀,和对收藏艺术的深刻理解。他是收藏家,也是阳光追随者。双眸闪烁的光芒,是对藏品深沉的热爱,与独到的鉴赏。他声音洪亮,精气神十足。虽说六十出头,可看上去却很年轻。
徐太祥给我的感觉,坚持执念,精力旺盛。试想,如果没有坚持执念,没有旺盛精力,他怎么可能用三十多年时间,自筹资金,几乎踏遍华夏大地,为的就是自己钟爱的收藏事业。
神州故土九万里,功德彪炳;华夏文明五千年,代代传承。
参观徐太祥的宝艺术博物馆,给我的感觉就是惊奇,惊喜,惊叹。日落归山海,山海藏深意。如果用震撼,来形容我参观荣宝艺术博物馆的心情,一点都不为过。
去年7月中旬,著名作家裴章传参观荣宝艺术博物馆后,感慨万千,即兴创作《荣宝艺术博物馆赋》: “木雕千手观音,呈现一脸庄严。沉香十八罗汉,坚强无畏象征。紫檀经书柜,黄花梨极品。巨幅双面绣,技艺匠心独运。杨彭年六方壶,筑史山石存古风。难得千斤寿山,高天流云势如虹。梅花笔筒博古架,岁月沧桑见缩影。历代名砚上千方,精品紫沙两万余,气象万千,地蕴天成。明清官轿,隋唐陶俑,魏晋战车,大吕洪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藏家徐太祥的家国情怀,深如大海。
在安徽建筑大学纪念建校六十周年之际,徐太祥给母校捐赠清晚徽派木雕屏风《天官赐福》,上面雕刻着平安、富贵、吉庆六个字,寓意安徽建筑大学发展平安永久。
徐太祥动情地说:“我求学于安徽建筑大学,成长于安徽建筑大学,对安徽建筑大学充满情感,安徽建筑大学的每一阶段发展与提升,我都关注与牵挂,祝安徽建筑大学未来更美好。”
有格局的人往往不谈格局,有情怀的人往往不谈情怀。激活历史,唤醒沉睡记忆,把格局与情怀,化作阳光,化作雨露,默默滋润万物。而那种格局与情怀,恰恰是徐太祥用心描摹时代文明,探知本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