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朱恒夫朱飞跃自曝黄梅戏起源,遭家乡人举报!
更新时间:2025-05-05 09:13 浏览量:4
安徽出了个朱元璋,做为黄梅戏传唱地,安徽也有“二朱”在安徽文艺界威名赫赫——朱恒夫和朱飞跃,前者来自上海师范学院,与安庆文旅关系密切,后者来自安徽文旅。
朱恒夫近年来给安庆文旅出了不少书籍,《黄梅戏艺术》便是其中之一,并且被安庆师范大学选为教材!值得注意的是人大代表韩再芬是这本书的主编。书里收录的第二篇文章便引用时白林的以前的文章观点——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
说来也巧,朱恒夫被举报是一个偶然事件。黄梅县虽为鄂东小城,黄梅县民众却文化相当热情,朱恒夫和韩再芬合编的这本书恰好被某黄梅网名购买了,赫然发现书中载有"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的表述,而该著作已被安庆师范学院列为正式教材。
该网民便把这事通过网络发布,迅速形成舆论风暴,有自媒体账号发文称韩再芬已推翻其早年"黄梅戏发祥壮大于安庆"的论断,转而承认鄂东起源说。此消息在安庆网络社群引发剧烈震荡,大批安庆网民通过12345热线进行密集投诉该书,并同时网暴朱恒夫和韩再芬,最终导致《黄梅戏艺术》该书被下架。
朱恒夫事件曝光后,朱飞跃在《戏曲研究》发表论文《黄梅戏源流再探讨》,这位老哥可是根正苗红的安庆人,黄梅戏科班出身,他在论文里把安徽和江西的说法都给排除了。
1、解放前老艺人称采茶戏源自湖北黄梅县,“都做黄梅县里腔”等记载比比皆是,黄梅戏老家就是湖北黄梅!
2、要是黄梅戏真是安庆土特产,咋会传到湖北江西去?总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吧?"还翻出解放前老艺人的口述记录,说当年唱戏都学的是"黄梅县里腔"。
3、要是发源地在安庆,安庆十三县取不出“安庆腔”要蹭隔壁黄梅的热度?反用邻县黄梅县命名,甚至“怀腔”“青阳腔”都能有,独缺本土名?
有个网名"遇见JGM"的大姐直接把投诉录音捅到网上,举报者正是朱飞跃的同乡——自称“安庆老女人”的嵇根满。她在录音中痛斥:“朱飞跃吃安徽米长大,却拆安庆台!黄梅戏起源要是湖北,安庆面子往哪搁?”
“遇见”的投诉仅仅只是个体,而安庆网民的抖音直播间却更热闹,全都是攻击朱飞跃的话题,甚至还有网民准备组织登记了三十多人身份证”,“随时准备上路”。
朱恒夫是安庆文旅的朋友,处处为安庆站台,安庆网民却干翻了他费尽心血的《黄梅戏艺术》。而安徽文旅崇拜的朱飞跃,也得到过朱恒夫的关照,朱飞跃估计又要遭到和朱恒夫一样的命运,而且更厉害,成了“被那个”的目标。
这件事就很有意思了,自家专家帮国家定论说话,反倒被老乡举报。
黄梅戏的起源,本应是学术探讨的开放命题,如今却沦为地方面子之争。朱飞跃的论文或许“问得哑口无言”,但举报者的逻辑更令人心寒——若真相会伤及地域自豪感,是否就要掩盖历史?
黄梅戏的真正生命力,不在于一个标签的争夺,而在于对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若连起源都要靠“嘴硬”,又如何让世界听见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