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邵悦文:平遥纱阁戏人折射非遗魅力

更新时间:2025-05-05 23:55  浏览量:7

本网讯 2025年是非遗文化全面振兴之年。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山西省49人成功入选。这些传承人的入选,改善了山西多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没有传承人或年龄偏大的状况,同时也凸显了山西省戏曲大省的优势所在。其中,平遥纱阁戏人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邵悦文榜上有名。这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一大盛事。

坐落在平遥古城北门外5公里处的侯郭村──山西朝杰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邵悦文先生的工作室。只见他正聚精会神的做着工艺,在揉捏、刀剪、笔画的程序中游刃有余地操作着,用细心、耐心、恒心打磨着手上的艺术品,让几近失传的纱阁戏人制作技法得以“复活”起来。看那一排排的纱阁戏人神采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正在唱戏似的精彩纷呈,这些作品都是他根据遗存的清末纱阁戏人精心复制而成。据邵悦文介绍,目前平遥县现存最早的纱阁戏人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平遥六合斋纸扎铺的许立廷创作的,原有三十六阁,现存二十八阁,以传统的戏剧为题材,尽管作品尺寸小巧玲珑,却蕴含着传统民俗工艺的精髓,每一个细节,从人物的发丝到衣袂的褶皱,从脸谱的勾勒到神态的线条,都凝聚着手艺人无尽的智慧与汗水。

据了解,1954年党的生日那天生于平遥北城的邵悦文,擅长梅、竹、山水写意绘画,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木板画领域获得多次奖项。他长期从事古建筑修复、油饰彩绘、雕塑、雕刻及新旧壁画修复等工作。1986年他从齐白石函授大学毕业后,随县文管所所长李有华老师对当地文物进行普查和修缮复原工作,并对遗存的纱阁戏人进行勘察研究。1992年,他与李老师共同成立了平遥博物馆,并对纱阁戏人进行抢修和复原。

平遥纱阁戏人是汉族文化的瑰宝,是全国独存的一种纸扎艺术臻品,被人们称为“凝固的戏曲艺术”。上世纪80年代末,常年从事古建筑、古壁画修复修缮的邵悦文接触到这项技艺后,开始参与到这一独特工艺的抢救、修复工作中。纱阁戏人集泥塑、彩绘等多种艺术于一身,是研究中国民间美术与戏曲交融的活态标本,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考证,平遥纱阁戏人不仅与宋代以后民间丧葬礼仪中的纸扎明器传承有关,而且与元代杂剧的空前兴盛、明清时期民间祈子风俗有关,更与平遥晋商文化的商贸习俗有关。曾几何时,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因社会需求的不断弱化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制作技艺也一度被人们所遗忘。

好在邵悦文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在李有华老师的引导示范下,用心揣摩前人的手法与心境,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又推倒重来,在自己的主业古建修复之外,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了对纱阁戏人的研究和探索中。30多年来,他通过对纱阁戏人的学习和研究,不仅了解其历史文脉,而且还熟悉所有制作工艺及原材料的使用。他告诉我,纱阁戏人是由木阁、隔断、戏人和道具4部分组成,通过造型语言传递忠义、悲欢等传统戏曲的精神内核。其中戏人是戏的灵魂,也是需要精心制作的核心内容,主要以纸、泥、木头、绳子为原料,包括搭建骨架、设计姿势、泥塑四肢、绘画脸谱、制作服饰等一系列步骤。

如今,邵悦文是纱阁戏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深感肩负的使命重大。他说,近年来在平遥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平遥纱阁戏人得到了有效保护,但其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依然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希望有识之士加入到对纱阁戏人的挖掘、保护和传承队伍中来,为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邵悦文现任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平遥县美协副主席、平遥古城书画院副院长以及山西朝杰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壁画彩绘项目经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将一如既往的传承着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精彩演绎着国家非遗的无穷魅力。(杜利勇 侯美蓉)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