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赏石艺术》前沿
更新时间:2025-05-06 14:43 浏览量:5
近期,随着中国观赏石协会的聚焦高质量产业发展,弘扬传统优秀赏石文化艺术,即将迎来史上国博殿堂“石韵天成––中国赏石艺术展”。
在中国观赏石协会展前预览中,有几方新时代优秀赏石艺术作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赏石风貌与艺术前沿,摘选赏析以供参考。
新时代高度契合人文精神的赏石艺术作品《归去来兮》。作品“题名:归去来兮,石种:戈壁石,尺寸:27cm×7cm×11cm。
展品说明:此石如一位老者,正背手伫立在船头,其斑驳的长袍遍布孔洞,宽大的衣袖随风扬起。
《归去来兮》作品,精准的题名演绎生命的终极思考,“去与来”暗含生命哲学。简单的老者含胸拔背间,拂袖背手立行形态,穿越古今尽情遥思,他是谁?
石形如一位穿越古今时空的老者,走在千年的人生道路上,在归去来兮的道路上不断演绎人生进化,老者亦是他人,也亦是父母,也亦是你我。
这类高度契合人文精神的作品,本质上赏石活动已超越石质物理现象,更像是富有哲学思想的艺术品表现形式,或许它的观赏价值已经不重要了。
这种超越赏石基础的艺术形式表现,对于赏石艺术,它是一种全新的赏石艺术形式载体,使赏石更具有较强的艺术形式表达镜像。
作品“题名:米芾拜石,石种:戈壁石,尺寸:31cm×16cm×25cm。”作品高度的体现一种厚重的古今赏石文化气息,既有古典赏石之美,又有当代赏石之趣。
展品说明:这组石头构成了一幅米芾拜石的景象,右侧石头恰如一位古人身姿恭敬,抱手弓腰;左侧石头形态奇巧,纹理独特。整体布局精巧,比例协调,栩栩如生。
巧妙的人文组合,彰显厚重的赏石文化之韵,主题“米芾拜石”,是我国赏石活动历史中开山鼻祖的写照,古与今的赏石理论把握,尽显当代赏石艺术之灵魂。
作品“米芾拜石”充分的把握了,组合石中的古典赏石之美,融合当代赏石象形之韵,巧妙的展现了古今赏石理论的融合,演绎了当代“米芾拜石”之镜像。
作品“题名:将相和,石种:陈炉石,尺寸:23cm×10cm×17cm。这是一组融入古代人物主题的组合象形石,将相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
展品说明:此组陈炉石形态各异,形成了两位人物形象。左侧石头气势磅礴,线条刚硬,身上的纹理犹如一身战甲,犹如“将”;右侧石头则圆润温和,纹理细腻流畅,似蕴含着智慧与谋略,犹如“相”。
《将相和》作为一部经典的历史文学作品,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后来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一组惟妙惟肖的赏石艺术形式表达,则拓宽了新时代文艺表达视野。
这些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底蕴与艺术形式的创新创造作品,正是赏石艺术需要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时代,一个行业,它展现的不仅关乎美与丑的表象问题,而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
上一篇:【一颗《观自在》奇石,曾98万成交价,国博展再次惊艳亮相!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DadlMX35Wb0/
下一篇:【从戈壁滩到国博展的“萝卜”奇石,58万买入,300万不卖之谜!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om/is/ISEZ8XWP5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