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艺术团:陪伴许家印走过商业帝国崛起的岁月
更新时间:2025-05-06 21:17 浏览量:5
恒大艺术团这名字一听就挺有意思,它是恒大集团的一个文化招牌,跟老板许家印的商业故事绑得死死的。说白了,这个艺术团不光是给员工乐呵乐呵的文化小分队,更是恒大从一个地方房企蹦到国际大舞台的一个缩影。
恒大艺术团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个挺接地气的起点。2009年左右,恒大集团想着给员工搞点文化活动,顺便凝聚一下人心,就弄了个内部的文艺小组。那时候也就是随便唱唱跳跳,规模不大,主要是自娱自乐。后来恒大生意越做越大,这支小队伍也跟着水涨船高,到了2011年正式挂上了“恒大艺术团”的牌子。
一开始,这艺术团就是给集团内部活动撑场子,比如年会啊、员工培训啊啥的。但随着恒大这棵树越长越粗,艺术团的活儿也多了起来,不光在公司里表演,还跑出去给品牌做宣传,甚至搞公益演出。现在呢,它已经是个有点名气的团队了,里头有专业的舞蹈、音乐、戏剧人才,阵容挺齐全。
说到恒大艺术团,离不开许家印这号人物。他是恒大的老大,也是艺术团背后的推手。别看他是个房地产大佬,对文化这块儿还真不含糊。听说他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像戏曲、民族舞这些,他都挺喜欢。恒大艺术团能发展成今天这样,少不了他的支持。
有消息说,许家印不光是出钱出力,有时候还亲自上手。他会给艺术团的节目提点意见,甚至偶尔客串一下,上台露一手。这种老板亲自下场的事儿不多见,也挺能看出他对这支团队的重视。在他眼里,艺术团不只是个摆设,而是恒大文化的一张脸,能帮公司讲故事、树形象。
恒大艺术团可不是光跳舞唱歌那么简单,它在恒大的商业版图里干了不少活儿,角色挺多的:
艺术团的演出水平不低,经常在各种场合露脸,等于给恒大打了个软广告。客户一看,哟,这公司还有文化范儿,印象分自然就上去了。
恒大搞活动时,艺术团常被拉出来表演,客户和合作伙伴看着开心,关系自然就近了一步。这招比干巴巴的商务谈判接地气多了。
员工平时上班累得要死,有个艺术团活跃气氛,还能上台秀一把,谁不乐意啊?这也能让大家觉得公司有归属感。
艺术团没少跑去偏远地方搞公益演出,或者参加一些慈善活动。既干了实事,也给恒大的社会形象加了分。
这些活儿加起来,艺术团就成了恒大的一把多功能“瑞士军刀”,啥都能干一点。
恒大艺术团这些年没白忙活,成绩单挺亮眼。咱来数一数它拿过的一些硬货:
2015年,他们弄了个原创舞蹈叫《丝路花雨》,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拿了金奖。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国家级荣誉。
2017年,艺术团跑去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演出,国际友人看着都说好,挺给中国人长脸。
2019年,他们的音乐剧《逐梦》直接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一个企业艺术团能到这地儿演出,头一份。
2021年,艺术团还掺和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制作,票房和口碑都不赖。
这些成绩不是吹出来的,说明艺术团真有两把刷子,也给恒大的文化招牌镀了层金。
恒大艺术团跟恒大的生意不是两张皮,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抬轿子:恒大集团有钱,艺术团才能请好老师、排好节目。没这资金撑着,哪能折腾出这么多花样。
恒大业务多,房地产、足球、文化产业啥都有,艺术团借着这些平台到处露脸,机会多得不得了。艺术团演得好,反过来也给恒大攒人气。人家一提恒大,不光想到房子,还能想到文化。艺术团吸了不少艺术人才进来,这些人说不定还能给恒大的文化生意添把火。
这关系就像种树,恒大给艺术团浇水施肥,艺术团长大了又给恒大遮阴乘凉,挺实在的互动。恒大这几年生意上有点起伏,但艺术团的路子还在往前走。未来它可能会有这些动向:
恒大要是继续搞文化生意,艺术团肯定得跟上,说不定还能整点文化IP出来卖卖。中国企业现在都想国际化,艺术团也能跟着出去转转,给外国朋友讲讲中国故事。现在科技这么牛,虚拟现实啥的都能用上,艺术团要是能整点高科技演出,肯定更抓眼球。
跟艺术学校合作,培养点年轻人,既能保证团队新鲜血液,也能给行业做点贡献。
这方向听着挺靠谱,关键看恒大咋布局了。
恒大艺术团这十几年,跟许家印的商业路绑一块儿,走得挺扎实。它不光是恒大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国民企搞文化的一个样板。恒大从一个小房企混成大集团,艺术团也从一个小乐队变成了专业团队,这一路看着挺带劲。以后中国经济咋走、文化咋发展,恒大艺术团估计还能蹦出点新故事,咱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