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读画之法 ▏谷卿《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更新时间:2025-05-07 10:33  浏览量:6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著:谷卿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版次:2025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装帧:精装32开232页

定价:88元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中国艺术研究院谷卿著,本书以书画、鉴藏、雅集、金石、题跋、诗文六大艺术专题为经纬,钩沉中国艺术史中鲜被关注的细节与脉络。以《西湖柳艇图》、“万柳堂雅集”、石濂大汕自画像、王国维的金石观、马衡的石刻研究、齐白石的诗画等内容为切入点,以具体的作品、艺术家为案例,跨越和穿梭于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历史时空,突破被图像与文字局限的所见世界,由点及面,带领读者了解那些隐藏在艺术诸局部下的丰富世界和隐伏其中的文人艺术之精神脉络。

作者简介

谷卿,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及艺术史研究,关注近世学人思想和学术流变。著有《书画印艺的象与神》《唐宋词心解》《艺可以群:宋画中的雅集》等,整理有《李慈铭致潘祖荫信札》《褚德彝遗印》等。在《文学评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世界宗教文化》《文献》《中国书法》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业余从事艺术创作,2020年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首批)。

目 录

1 序 读画、追问与破壁

001 实景抒情与王道想象:笔墨之外的《西湖柳艇图》

029 图解或臆造:“万柳堂雅集”与《万柳堂图》新论

059 身份塑造的背后:石濂大汕自画像及其画学渊源

093 “沾溉艺林”与“发明国粹”:王国维的金石观

131 从金石“后劲”到考古“前驱”:马衡的石刻研究

173 隐蔽的经营:画家齐白石的诗人之路

219 后记

序 读画、追问与破壁

史睿

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部谷卿的新著。由六篇文章构成。以研究宋代至近代的画学、画史、画家和金石学家为主题,是谷卿在扎实的美术史和金石学上所做的对艺术史的提炼与生发,令人耳目一新。

谷卿研究书画金石作品,发掘其中的笔墨、技法、图式和主题的渊源,解读空间秩序与书画语言,追寻作品形成的过程及与其他作品的互文关系,直至揭示作品所属的艺术史体系。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书影内页

研究人物,追问作家亲见过何种风景,属于何种身份,有怎样的人生经历,能调动哪些文化资源,思考过什么人生与社会的问题,遇见过哪些师友,是否有幸遇见异代知音,从中看到作家的生命历程、思想深度,乃至这个时代的总体史映象。

辨作品真伪,在理解人物行事和作品真伪的考辨方法之外,从艺术形式和风格的鉴定人手。如区分赵孟顺绘画的增法、减法两种类型,分析赵孟频的自我定位和作品性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从体系加以考辨的妙处,超越了由个案所作的真伪判断。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书影内页

析图式嬗变与传承,将美术与时势变迁相结合。如考证伪赵孟顺《万柳堂图》图式原型来自晚明刻本戏曲小说的插图,又如辨析明代陈洪绶和大汕和尚所用图式的关联,关注图式在雅和俗、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变形和接力,突破了传统视角。

论画学与文学的互文关系,充分挖掘作家、作品内在和周边的线索。如《西湖柳艇图》笔墨主题与题跋、历代评议文本之间的复杂张力;再如近代画家齐白石因为身份的焦虑而自我塑造诗人形象所做的努力,及其如何在诗文创作中享受书画中无法完全获得的人格自由和艺术自由。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书影内页

谈金石学术的血脉,充分重视王国维、马衡二人的经历、思想、成就在时世迅猛变迁中的鲜明特色,和他们是如何实现了金石学、古器物学与考古学的中外古今的对接,并创造出与古人不同的学术业绩。

读画之法,即将目之所及的绘画作品以文字“变现”出来,完成画面与文本之间的“转译”,这是近代以来的研究方法。聚焦于“转译”的逻辑,更重视客观性还是主观性,是研究旨趣的重要差异。知人论世,既需要有宏阔的时代视野、国际视野,在新旧、中外之间作细致的观察,还需如考古学家一般精心地发掘各种文本和作品的遗迹,并且织成更为精微的网络,复原历史的原境 谷卿熟稔这样的路径和方法,尽皆体现于此书之中。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书影内页

艺术史和历史学交错的研究,或者希求从历史角度给予作家、作品以解释的研究思路,常常蹈袭的一种错误路径,就是依据某类历史现象或思潮不加论证地和某作家、作品牵强地拉在一起,这样大而化之的研究可谓屡见不鲜。如今,无论是历史学还是艺术史,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的艺术史研究已经不仅仅是一门以空间、秩序、风格、技法及其传承研究艺术形式的专门史,而且与其他新史学门类一样,成为透过专门领域研究去探索总体史的新学科,是新史学奏鸣曲中的华彩乐章。领域的打破和重组、专业体系的建立使我们明确学术目标、淬炼学术问题、打磨研究方法、总结理论体系,这些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当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之后,再寻求更高的进境,就需要对此加以认真的省思:为遵循某种学术范式,我们有没有对现象和资料做了削足适履的解读?为严格遵守学术领域的边界,我们是否刻意回避了某些本应追问的问题?是否忽视了古代社会的融合性,而将同一体系的不同面向当作截然两分的对象?是否没有充分思考身份制社会的运作规律,而对本无关涉的对象强作事理的解释?是否因缺乏对作为历史沉默者的伦理、思想、信仰、宗教背景的深切体认,而产生了“以今律古”的想法?是否因固守文化的疆域,而限制我们跨越文化之限,开展文明研究?我们的研究有没有启迪读者如何将具体问题、具体艺术史规律的思考提升至一般问题,乃至人类普遍规律的思考?循规蹈矩的学术操作,甚至为了发表的学术写作,是否令我们逐渐丧失了人文主义灵魂和雅人深致的趣味,将本以悦有涯之生的生命修炼异化为枯燥无味的学术展演?正如笔者曾经提出的,可能,那些令我们成功的也许正是导致我们自缚的,不可不时时自省。既有的学术分科和体系如同机场的跑道,飞机不循此路径不可能飞向天空,可我们又要提醒自己,飞机的主要场域是天空而非跑道,滑行是过程,起飞才是目标。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书影内页

谷卿新著给予我以上启发,相信对于新史学视域下的艺术史研究的探索大有裨益。

实拍书影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