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申的花鸟艺术
更新时间:2025-05-07 17:04 浏览量:7
原创 国画新视角
1937年,刘保申出生在河南南阳。后来,他拜海派大师王个簃为师,在长安画坛默默耕耘六十余载。他的花鸟画扎根海派笔墨传统,却又自成一派。尤其是他画的牡丹、白鹤和群鸡,栩栩如生,被书画界誉为“长安三绝”。
牡丹是刘保申钟爱的绘画题材。不同于传统画法,他先用淡墨打底,再以干笔勾勒花瓣轮廓,最后用湿润的红色层层点染。
浓墨描绘的老枝与轻盈的花朵相互映衬,花瓣间的空隙好似被晨露吻过。他笔下的牡丹不追求华丽,而是展现出山野间的蓬勃生机,既有工笔画的细腻,又有写意画的洒脱。
除了牡丹,刘保申笔下的白鹤同样韵味十足。他没有采用传统的勾线填色,而是用淡墨侧锋勾勒鹤身轮廓,羽翼处巧妙留白,几笔飞白就画出了羽毛质感。鹤颈优美的弧线,一笔水墨自然而成;鹤足轻点水面,墨色晕染开来,宛如真实的涟漪。
这种简约的笔法,让画面充满流动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芦苇荡中的清风。
而群鸡题材,则最能体现刘保申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他常去终南山下的农家写生,笔下的芦花鸡在竹篱边悠然踱步,乌骨鸡在草垛间忙碌觅食。
他用湿润的淡墨晕染出鸡身的浑圆,焦墨点出灵动的眼睛,曙红染就的鸡冠在墨色中格外醒目。几只雏鸡用枯笔擦出蓬松的绒毛,看似随意的布局,实则疏密有致,仿佛能让人听到谷粒落地的声音。
刘保申在笔墨运用上,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他借鉴水彩画的透明感,让水墨层次更加丰富;学习油画的光影处理,让墨色浓淡交织。
看他画的牡丹,能感受到花瓣间光影的微妙变化;赏他画的白鹤,仿佛能看到逆光下羽翼的透亮。这些西画元素的融入,为传统花鸟画增添了现代气息。
当人们细细品味他画中低头啄食的雏鸡、逆风展翅的白鹤时,总能想起长安城外的寻常风景,这些风景在他的笔下,化作了永恒美好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