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徐州汉代非遗传承:漆器制作工艺的辉煌与东方艺术魅力

更新时间:2025-05-12 11:13  浏览量:2

漆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与美学,从新石器时代的质朴到现代的多元创新,始终以温润质感与精湛技艺诠释着东方艺术的永恒魅力。

徐州早在汉代就是漆器生产重地,从出土的大量漆器制品及残件,可见当时漆器制作工艺的辉煌与规模的浩大。根据中国科技大学结构开放研究实验室对徐州出土的漆器残片、漆陶表面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出结论是:漆膜是由大漆和小麦淀粉制成的麦漆漆制而成。也就是说只有徐州在当时漆器生产制作中才加入面粉,这个检测结果是中国其他地方没有的,而这个结论不仅代表徐州漆器生产特征的唯一性,也说明汉代徐州漆工已经懂得采用麦粉吸收大漆中不恒定的水分,从而加强生漆的固化作用,增强黏合力。

其实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熟练的掌握大漆的运用了,在浙江杭州萧山发现的跨湖桥遗址出土了有多层漆层组成,表面由赤红色漆髹涂的漆弓和有“中华第一舟”之称的独木舟,在独木舟的底部有一个20厘米的孔洞是用大漆黏合木头修补的。这两件文物的出土,标志着中国早在8000年以前就已经能熟练的掌握大漆的使用。

由此可鉴,早在2000多年前的徐州先民,早已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得到了漆器工艺上的技术改良,然而“麦漆”的说法直到1935年前后才有国外漆工友人提出,可见徐州漆器工艺水平早已领先世界2000多年。这也是作为全球最早化学改性涂料的实践证明,因为生漆就是漆树的汁水称之为漆液,刚开始液体状态它是不会黏的,只有等到它将干未干的时候才会黏,而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还要严格的温湿度才能实现,这对于漆器生产来说那是非常难把握的,而麦粉的调入可以说是现调现用,没有粘性时间的限制,这就大大的促进了漆器生产制作。

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汉夹纻漆器髹饰技艺其实就是传承2000多年前的汉代漆器工艺技法,直至目前仍然沿用汉代徐州先民的小麦粉调漆配方,并且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发现在漆灰中加入面粉不仅仅只是起到吸收漆液中不恒定水分的作用,还起到批灰细腻不易起沙,裱布服贴的功用,这个功用是漆器批量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解决了批灰时容易厚度不匀和表面在批灰时容易起砂的粗糙问题,进而增进了漆器生产制作工艺的生产效率问题。

在传承古法面粉调漆的同时另外加入了鹿角霜,鹿角霜的加入使得漆灰的硬度比单一的面粉更加结实坚硬,这个配方的改良,使得漆面不仅结膜光亮更使得胎体更加坚固,坚固程度例如一只小碗足以承受一个成年人的重量,踩在上面是不会坏的。

而近代徐州一直没有漆器相关的产业作坊,这是非常遗憾的。有这么源远流长的漆器文化脉络,因此恢复这项宝贵的传统技艺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徐州漆器非遗传承人邹剑从2008年在老师冯慈远的引导下进入了大漆行业,刚开始学习的是木家具大漆髹涂技法,到了2009年通过对木工家具的大漆工艺有了一定的手艺积累后,就开始从事漆器的制作与徐汉夹纻漆器髹饰技艺的技法恢复。

因为在当时的徐州市面上是没有漆器的,更别提漆器行业,于是恢复徐汉漆器和填补徐州漆器行业的空白成为了漆器传承人的一个愿景。当然实现一定是要面对很多困难的,但是如何能让精美的徐汉漆器重现于世?徐州漆器非遗传承代表者翻阅大量的漆器相关古籍及漆器类的研究专著,然后走访国内诸多漆艺名家老师,终于将汉代夹纻漆器髹饰工艺技法恢复出来。

当时是2016复原的第一只夹纻胎犀皮漆仿汉流觞杯(双耳杯),在夹纻工艺技法上犀皮漆纹理的加入使得徐汉夹纻漆器髹饰技艺更加美丽。然而发展远不止是工艺的结合改良,还有对传统的突破。特别是在贴金的工艺上,传统的漆器贴金都是平面的,徐漆器非遗传承人对传统的贴金工艺技法进行了改良,独创的颗粒凸凹贴金法,工艺上虽然更难,但是让人从审美的角度欣赏起来提高了黄金的质感,视觉上更加璀璨饱满。

中国是漆的发祥地,大漆就是纯天然漆树採割收集的生漆,是无毒无害天然环保的,此外,生漆干后还是一味重要中药,泡制后可用于治疗疾病和外伤止血。中国古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中说:“干漆入药,主治绝伤今卜中,续筋骨,填髓胞,安五脏,五侵六急,风寒撮脾……有驱虫止咳等功效”。而到现代社会,大众对大漆的认知普遍停留在合成油漆上,认为漆就是油漆啊,有毒,有甲醛等等毒害物质。这类的认知再加上漆器行业及大漆从艺人员的匮乏,使得大漆及中国漆器不得已及时推广普及。就目前而言,在工业化大发展的时期,是传统行业的式微,这一点是近三百年的不变规律。随着中国超级制造的崛起,大工业的不断革新,历史的脉轮将再一次眷顾传统手艺,特别是中国民间非遗手艺人。

而当今徐州就存在着大批的非遗匠人,正用双手唤醒非遗新生。其中就不乏漆器手艺人,正努力的填补漆器行业的空白,挖掘中国漆器历史及两汉漆器文脉,让古老的技艺在创新中成长。

徐汉夹纻漆器髹饰技艺的制作是非常的难,普通的一件漆器作品少则要数月到十个月,多则要一年半载甚至两三年不止,其最重要的制作工艺就是夹纻工艺(夹纻胎的制作):所谓“夹”就是一层夹一层的意思,“纻”就是指丝织物类的布,古人多用苎麻布。所以就是指用漆液浸湿纻布然后一层夹一层所塑造的漆器。所以夹纻工艺就是在泥胎表面涂刷漆灰,然后在泥胎外面裱贴上大漆浸湿的麻布,待漆干后反复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形成内空外实的胎体,又称“脱胎换骨”,这其实是利用布纤维的张力和大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转变,使其干固后的器物不仅坚固还特别轻巧,这是符合现代材料力学原理的。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瓜棱水洗,到这菊瓣杯线条的对称与造型的不失古朴却又华丽明艳;从《红金斑瓜棱洗》,到江苏省文艺大奖第六届民间文艺奖优秀作品奖。徐州漆器都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有待走入千家万户,让徐州这一非遗传承大放异彩!(文:刘涵 图片由徐州非遗漆器传承人提供)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