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既要笔墨又要现代姜宝林作品捐赠与艺术研究展在京举办

更新时间:2025-05-12 08:00  浏览量:2

▌曾子芊

姜宝林《嘉陵秀色》2019年(捐赠作品)

近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既要笔墨又要现代——姜宝林作品捐赠与艺术研究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成功举办。此次,姜宝林先生将39件承载其毕生心血的代表作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总计915平尺。

姜宝林出生于1942年,是当代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人物,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等。姜宝林于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由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亲授。在捐赠仪式现场,姜宝林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艺术历程:“那时候大师们都还健在,能得到他们的亲授,这段经历是非常难得的。”在浙江美院学习的日子,姜宝林认为自己学到了“真知”:首先深入理解了中国画的精神,其次全面掌握了传统的笔墨技法。大学毕业后,姜宝林分配到了浙江奉化文化馆工作,十年间不仅饱览了浙东的青川绿水,还从农民画的创作中汲取了许多艺术养分。1979年,姜宝林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成为了李可染先生的研究生。在首都多元的氛围中,在众多名师的指导下,姜宝林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开始进入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艺术探索阶段。探索的要领,一是继承传统而不与人同,二是走向现代而不离笔墨。此后,在国内外多次办展并屡获重要奖项的经历更加坚定了姜宝林探索的信心,他总结提出了“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理念,并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一以贯之,于传承中不断开拓出融汇传统与现代的独特路径,捕捉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导致的视觉审美之变。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认为,“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理念彰显了姜宝林艺术追求的双重维度:一方面以文人画的静穆与清雅为根基,坚守笔墨质量与气韵境界;另一方面则大胆吸纳木版年画的质朴、民间美术的鲜活和西方现代语言特质,创造出了具有姜宝林先生艺术风格的当代视觉图式。

本次展览系统呈现了姜宝林六十余载艺术实践轨迹,分为“白描”“新抽象”“积墨”“大写”四大板块,展现其从传统笔墨到现代形式的多维探索。其中《畲乡秋兴》《云山》是“白描”风格的典型作品,以极简线条提炼物象神韵,传统技法中注入现代构成意识,形成疏密相生、虚实相济的视觉韵律;《白云游乐园》《冬》彰显画家在“新抽象”方向的探索,自然意象经解构重组与几何式的符号化处理,既保留东方哲学意境,又凸显抽象艺术的理性秩序;《暮色》《溪山行旅新图》运用“积墨”手法,通过层层积染的墨色透显光影呼吸感,实现传统技法与现代空间意识的交融共生;“西北风”系列是画家对于中国画“大写”精神的艺术阐释,以雄健笔力传递人类对生命与自然的深沉咏叹。

捐赠仪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在致辞中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姜宝林致以敬意,同时对中国国家画院在传承经典、丰富典藏、推动创新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表示祝贺。他表示,姜宝林将39件承载其毕生心血的代表作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这一慷慨壮举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对国家深沉而炽热的赤子情怀的生动诠释。它们不仅为研究20世纪中国画转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更为当代美术创作与研究树立了重要典范,其价值不可估量,其意义深远绵长。

刘万鸣表示,姜宝林在笔墨语言层面实现了“古法今用”,在形式构成层面完成了“中西合璧”,在文化精神层面达成了“多元共通”。这种“新程式”的建立,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重要的学术范式。此次姜宝林无偿捐赠代表作39件,其义举令人动容,为后学树立了从艺、为人的榜样。未来,中国国家画院将加强作品的收藏保护,深入梳理学术思想,探索水墨现代学术路径,引领美术发展。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对姜宝林的艺术成就也进行了精彩解读。他认为,姜宝林始终在笔墨和现代性中寻找新的张力,是传统笔墨的守望者和现代艺术的拓荒者。在姜宝林的许多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所下的“笨功夫”,20世纪80到90年代,在姜宝林的山水画创作中,他的思维已日臻成熟,已有办法将笔墨转化为他自己的语言。21世纪以来,我们甚至还能看到一位充满“青春感”的姜宝林。在他的笔下,能看到“活着的过去”与“具有未来感的传统”。

“我的现代性探索,没有终点,没有定式,永远在路上。”“笔墨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即使离开物象,每一笔、每一点都可以单独拆开拿出来欣赏,这是西方艺术无法比拟的。比如同样画一枝荷秆,徐渭用行草的笔法,八大山人用中锋拖笔的笔法,吴昌硕用石鼓文的笔法,齐白石用篆书的笔法……同一枝荷秆用不同的笔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从而具有各不相同的审美价值。”“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艺术之路上,我的立场是:以现代的观念筛选传统,把传统艺术当中的现代因子筛选出来,为我所用,进行放大、夸张、重组、强化而变成自己的形式符号。”……展览中,“姜宝林画语录”的部分进一步阐释了姜宝林紧密结合时代、不断追求突破的艺术理念,使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静静感悟艺术家多年来凝聚形成的思想之光。

姜宝林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持续探索笔墨新境,其艺术生命力令人叹服。他真挚地表示,因感念中国国家画院的培育,此次愿向画院无偿捐赠部分作品,自己虽已年至耄耋,但仍会继续努力,为中国画现代化贡献力量。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