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牢记艺术为人民:靳尚谊、杜键等老先生教检“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教学成果

更新时间:2025-05-13 02:28  浏览量:6

5月9日,中央美院开展2024-2025学年“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课程成果展教学检查及座谈活动。此次“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共有147支下乡小分队,约3000名美院师生奔赴156个城市和乡镇。成果展以各院系“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外出写生”课程为主体,集中呈现师生的实践成果与写生作品。

中央美院老教授靳尚谊先生、杜键先生、孙景波先生、戴士和先生,院长林茂,党委副书记王晓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强,各院系教学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艺术为人民”

老先生们谈下乡实践——

靳尚谊先生表示,中央美院下乡实践需适应时代变化:“基层生活已从五六十年代的艰苦环境转向现代化,教师须探索新方法真实反映当下的人民状态,避免形式化。”针对专业教学他强调,“美术界整体水平提升但缺乏顶尖人才,过度追求‘创新’会忽视基础训练,要在扎实造型与色彩能力上完善个人风格,警惕投机性创作。”艺术教育需要立足传统,更需要师生深入了解社会与专业差距,摒弃“毕业即顶尖”的思维,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提升水平,坚持扎根生活、夯实基础、服务社会,培养兼具专业高度与责任感的艺术人才。

杜键先生谈到,下乡实践不仅是体力劳动或形式化活动,更是与基层群众建立情感联结的关键过程,这种亲身经历对艺术家的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他认为生活速写不仅是收集素材的手段,更是捕捉动态形象、瞬间情感的核心能力,数字技术虽能辅助记录,却无法取代艺术家“手与媒介”直接互动时产生的灵性表达。此外,他呼吁重视传统技艺的训练,强调对媒介的肌肉记忆训练是艺术教育的根基:“木刻的刀痕、速写的笔触,承载着艺术家对媒介的驾驭能力,这是数字技术无法替代的”。

孙景波先生结合附中与美院的教学衔接案例,谈到下乡并非“采风旅游”,需通过精心设计的课题,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肌理,在田野中锤炼生活洞察力,践行“用画笔为人民立像”的美院传统。针对创作方向,他提出“美、引导力、真”三大宗旨,要求作品以真情实感触动观者,避免技巧堆砌的空洞性。他建议将田野笔记、速写手稿等过程性成果纳入考核,鼓励师生扎根生活本质,实现艺术与人民的深度联结。

戴士和先生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切入,谈到下乡实践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不仅是写生技巧训练,更是社会考察的重要环节,要避免“自由创作”的散漫倾向。他以“外光写生”为例,强调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民生活中提炼真实素材,而非浮于表面的形式记录。同时,他谈到教师要兼具艺术家与管理者的双重责任,平衡创作灵活性与教学系统性。

林茂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中央美院的优势在于代代相传的造型规律下的审美素养。我们要以‘笨功夫’夯实造型规律,以‘狠功夫’突破创作瓶颈,为民族造型、为人民立像、为时代存照,让艺术真正成为连接社会与心灵的桥梁。”

教检现场


教务处/文

宣传部/图主编丨吴琼编辑丨廖宇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