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育人 “职”掌未来出彩——菏泽牡丹艺术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纪实
更新时间:2025-05-13 08:55 浏览量:2
初夏时节,温暖的阳光在高耸的教学楼上洒下金色影子;操场上,学子们挥洒着汗水,彰显青春活力;实训室内,学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作业……步入菏泽牡丹艺术职业中专学校,这些场景令人赏心悦目。近年来,该校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学生“厚德立人,精技立身”,书写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升学率从来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检验教育生态的试金石,体现教育工作者对育人规律的探索。在2025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中,菏泽牡丹艺术职业中专学校报考的学子们奋力拼搏、勇创佳绩,最终录取率超80%,众多学子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
“职业教育既要学书本知识,更要学好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技能水平,向培养能工巧匠目标快速迈进。”菏泽牡丹艺术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付根立告诉记者,学校践行“知行合一、德技并修”育人宗旨,推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争创“校纪校风、人才质量”双一流,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快速提升,成果获社会广泛认可。
高升学率的背后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化提升。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原则,通过举办文体、公益、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全面发展,让学生不仅“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校对学生实行24小时无缝隙管理,保障学习生活秩序,让家长放心。
“好习惯和好品德要从小培养,学生在校的时光里,我们始终坚持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力争让学生‘行为上能自律、学习上能自主’。”付根立说,为加强学生管理,学校开启了“准军事化”管理,以军人的严整风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以军人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毅力,同时定期开设思政、法治、感恩教育课堂,扩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关键在于实践。在学校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老师正在耐心教导学生们操作机器人完成各类指令。“我们学校的实训课程占比很大,一周有八节,为的就是让学生们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这对学生们以后升学、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校机电教师安秀章说。
“升学有希望,就业有门路,致富有技术”是学校对每一个学生的承诺。立足职业能力培养,学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航空服务与管理、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新能源汽车等热门专业,同时还拥有微机室、多媒体室、机电电子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新能源实训室、形体室、画室、琴室、护理实训室等教学实训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和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完整的升学方案,并与省内十几所高校密切合作,为学生顺利升入理想院校打好基础。
该校不仅升学率高,毕业生就业率还达到100%,这得益于学校实行“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一体化教学,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时,学校还会根据学生个人意愿和企业需求,为其推荐对口岗位并提供跟踪服务,“扶上马,再送一程”。
当谈及学校师资力量的时候,菏泽牡丹艺术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赵延江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学校引进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贤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促使教师快速成长。”为确保每位老师专业能力素质过硬,学校组织各类学习活动,比如教学工作交流研讨会等,把专业教师请进来授课,让本校教师走出去学习深造,还制定了骨干教师传帮带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人人争当优秀教师”的良好氛围。
建心灵港湾,护成长远航。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做好学生心理筛查评估和疏导关怀,学校要求教师都要学会观察,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用正能量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进步。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菏泽牡丹艺术职业中专学校不仅圆了学子的大学梦,更让越来越多的学子习得一技之长,智慧工厂的技师、机电制造的巧匠、航空服务的行家……遍布全国各地,活跃于各行各业。
奋楫扬帆启新程,实干担当勇争先。付根立表示,站在新的起点,菏泽牡丹艺术职业中专学校将继续昂首阔步,以培育新时代工匠、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承载新希望,驾驭新机遇,奋勇前行,努力创造新的辉煌。
菏泽日报记者 黄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