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欣赏」泛艺术化是物性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
更新时间:2025-05-13 10:29 浏览量:5
而与物性精神相关的生命力,虽然对于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艺术展现中其只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就像一个人壮硕有力,这是由物性精神决定的,但其写出来的书法却不一定劲健有力,因为一种是偏物质的力,一种是偏精神的力,在书写时前一种力用的越多,后一种力所能够展现出来的反而会越少。
物性精神在人这里与在其他生命体中又有着根本的区别,比如动植物的物性精神是稳定的,只有在长期的进化中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人的物性精神则可以说是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人的精神最为活跃,而精神作为产生生命力的生命力,其可以不断改变和丰富物性精神的具体内涵。
古时候人们不知道手机为何物,现在使用手机则成了一种基本的技能,则在人的物性精神中便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再比如随着AI的发展,人们可以借助软件将自己的创意构思直接生成为视频和绘画,也即普通人直接参与艺术性的活动变得更为容易,这些变化也会成为物性精神的新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出泛艺术化是物性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
可以这样理解,对于人类来说当精神于探索的过程中停留驻足并有相应的物质外形与之相对应,此时便形成了新的物性精神,所以当一位高水平的艺术家停下了对于艺术探索的脚步,其艺术作品便更多的是一种物性精神的产物。而精神的运动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说其作品中物性精神的部分还可以保持原来的水平(比如技法等),其精神上的退步则是无法掩盖的,而作品本身将会是最好的证据。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