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涂装丨30几元的“白菜价”,小羊皮要重蹈硅藻泥的覆辙吗?
更新时间:2025-05-13 14:37 浏览量:16
这两年,低价艺术涂料层出不穷,让人大跌眼镜。
今年3月份开始,从广东到江浙,从雅晶石到天鹅绒,艺术涂料热门单品价格集体跳水,降幅超过30%。
作为“明星产品”的小羊皮,更以38元/㎡、30元/㎡、28元/㎡的“白菜价”甚嚣尘上。
价格比白菜还白菜,比白开水还白开水。
“只认价格,这个怎么做,我也没办法做,偷工减料的,宁愿不去做。”某大品牌销售人员表示。
可以说,艺术涂料价格战白热化,内卷风吹得人心惶惶,受伤的品牌和企业不在少数。
低价内卷何时休?
这种自毁长城的竞争态势,让从业十年的涂料商发出灵魂拷问:“38元的小羊皮,难道是直接用工程漆拉出来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卷到最后不是偷工就是减料。
普通的墙面漆,稍微好一点的都要300-400元/桶,更何况艺术漆呢?艺术漆还要靠纯手工,人工费才是大头。
就目前的市场行情就,小羊皮材料费加施工费,正常报价至少需50元/㎡才能保本,经销商还没什么利润。
这种30几元/㎡的小羊皮价格,已低于中高档乳胶漆的价格,“价格倒挂”非常明显。
更令人咋舌的,部分品牌还报出了“30元包工包料包腻子”,甚至放话“28元都能做”的狠话。
这种突破行业认知的报价,实则暗藏着不少玄机。材料缩水:用普通工程漆冒充艺术漆,厚度、质感大打折扣;工艺简化:省略底漆、减少面油层数,导致表面粗糙、手感刺手;人工压缩:以低价雇佣非专业师傅,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清远有些公司连自有施工队都养不起,只能外聘临时工,效果能好才怪!”一位品牌商吐槽。
低价竞争下,业主验收标准被迫降低,“颜色旧、手感差”竟也能交差。
“38元的小羊皮,工费30元,材料费只需要8元?利润从哪来?”
行业专家指出,超低价背后往往是“材料偷梁换柱+施工敷衍了事”。
“能做到超低价的都是市场边角料,常年累死累活还赚不到钱。”很多品牌商都抱怨道。
有业主反馈,低价装修后半年出现开裂、脱落,维修成本远超当初“省下的钱”。
值得警惕的是,低价竞争正在摧毁行业创新动力。
当企业陷入“比谁更便宜”的泥潭,研发投入、工艺升级被搁置,最终导致市场充斥同质化劣质产品。
面对乱象,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差异化路径。透明化报价:明确标注材料品牌、施工工序,让业主“看得懂账”;体验式营销:通过样板间对比,直观展示低价与品质的差距;服务升级:提供质保、免费维修等增值服务,提升附加值。
正如一位品牌商所言:“卖价格没出路,只有卖价值才能活下去。”
当行业回归理性,用工艺、服务、口碑说话,或许才是破除内卷的唯一解药。
艺术涂料的价格战,本质是行业转型期的阵痛。
但当“白菜价”成为常态,失去的不仅是利润,更是消费者对品质的信任。
当初硅藻泥就是因为30几元/㎡,导致了整个行业出现滑铁卢,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消亡。
如果30几元/㎡的小羊皮成为主流,小羊皮重蹈硅藻泥的覆辙就为时不远了。
艺术涂料企业唯有坚守底线、创新突围,方能在这场寒冬中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