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之名赓续红色血脉!5月15日—17日,西岸《浪潮》激荡
更新时间:2025-05-13 16:22 浏览量:6
《义勇军进行曲》唱罢,《浪潮》又至,5月的西岸,红色血脉激荡。5月15日—17日,舞台剧《浪潮》即将在上海西岸大剧院上演,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信仰。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5周年。在时光的长河中回溯,那些激昂奋进的岁月熠熠生辉。舞台剧《浪潮》以左联五烈士的壮烈事迹为蓝本,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信仰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致敬,更以徐汇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底色,将历史、艺术与地域精神深度融合。
《浪潮》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它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五位烈士柔石、胡也频、李求实、冯铿、殷夫在上海龙华牺牲的真实故事为蓝本,生动地展现了左联革命文艺青年的激扬风采。
故事从五烈士牺牲的那一刻展开,剧中,五烈士的灵魂在死后空间展开自我叩问:“为何而死?因爱?因信仰?”这一设定打破了单向的历史讲述,构建起跨越94年的青春对话,引发观众对生命价值与时代使命的思考。
在这场深刻的探讨中,五烈士的人生经历也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柔石,曾写下“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的壮志豪言;胡也频,坚信“文学不是艺术之宫里无用的宝石,而是社会革命最有力的斧头” ;李求实认为“我们必须要学会既能用枪又能用笔,我们才能称为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文武全才的革命家” ;冯铿喊出“只要血不会干,什么困难都可以打破!”;殷夫,一首《别了,哥哥》彰显坚定立场。他们有着不同的出身和经历,却都怀着共同的理想,为无产阶级革命甘愿奉献出年轻的生命。最终,他们在回溯中找到了信仰的基石,无怨无悔地选择为唤醒和解放更多中国人而奋斗。
这部舞台剧与徐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剧基于五位烈士在上海龙华牺牲的故事创作,龙华就在徐汇,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浪潮》的主创人员曾多次赴龙华烈士陵园采风,深入研读史料,将烈士的师生情、姐妹情、革命理想等情感细节融入剧情,赋予历史人物以当代青年共鸣的叙事视角。而即将上演《浪潮》的上海西岸大剧院,同样坐落于徐汇。它位于黄浦江畔,是艺术的殿堂,如今也成了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4月底,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上演,展现田汉、聂耳等左翼文艺工作者的奋斗历程,与《浪潮》共同构成徐汇“红色文艺矩阵”。
《浪潮》虽是对历史事件的改编,但内容却极具时尚感。它打破了传统舞台模式,采用“水舞台”的独特设计,配合升降悬浮板等元素,刚硬的铁与柔软的水相互呼应,象征着革命的坚韧与柔情,也契合了“浪潮”的主题。演员们大量运用舞蹈形体表演,与水舞台完美结合,带来超乎想象的“燃”爆体验,让观众沉浸其中。
从龙华桃花到浦江浪潮,共同以艺术之名赓续红色血脉。《浪潮》不仅是一部舞台剧,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让当代青年在剧场中触摸信仰的温度。正如剧中台词所言:“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这声跨越世纪的呐喊,将在上海西岸大剧院再度激荡,唤醒属于每个时代的青春力量。5月15日至17日,让我们走进上海西岸大剧院,走进《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