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河洛弦歌:器乐演奏家白治民的艺术人生

更新时间:2025-05-14 00:29  浏览量:2

在洛阳这座千年古都,河洛文化的血脉中流淌着无数艺术家的生命印记。白治民,一位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民族器乐演奏与戏曲艺术传承的艺术家,用琴弦与鼓板编织出一曲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文化长歌。从豫剧院的舞台到非遗传承的田野,从录音棚的聚光灯到社区志愿服务的平凡角落,他以匠人之心守护传统,以赤子之情拥抱时代,在河洛大地上谱写了一部生动的艺术人生篇章。

一、梨园深处起弦音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白治民第一次触摸到坠胡的琴弦时,洛阳老城的戏曲氛围正浸润着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豫剧、曲剧的锣鼓声穿透青砖灰瓦的街巷,河洛大鼓的说唱声在茶馆酒肆间回荡。少年白治民穿梭于各个剧团之间,像海绵般汲取着传统艺术的养分。他不仅精通坠胡、三弦等主奏乐器,更能将越调的婉转、琴书的悠扬融会贯通。在那些晨昏颠倒的学艺岁月里,他逐渐悟出:戏曲伴奏不是简单的音声附和,而是要用乐器与人声对话,让琴弦成为角色情感的延伸。

1980年代,白治民在洛阳豫剧院崭露头角。擅长多种乐器的演奏和多种剧种的伴奏。对豫剧、曲剧、越调、河洛大鼓、河南坠子、山东琴书等剧种的伴奏功力深厚,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先后在河南省电台、河南黄河音像出版社录音播出和出版发行的河洛大鼓《包公访太康》《拳打镇关西》《刘秀喝麦仁》等二十多小时的节目中担任主弦伴奏。担任主弦伴奏时,他总能在传统曲牌中注入新鲜血液——电影《金鸡引凤》与《处青奏》的配器配乐里,他巧妙融入河洛大鼓坠胡与三弦的击节技巧;电影《水席谣》的器乐中,他结合演奏者利用三弦模拟出洛阳水席宴的市井喧闹。这种跨界融合的艺术自觉,让他在2009年豫剧院院长任上推动院团改革时,既坚守剧种本真,又大胆引入现代剧场元素,使古老豫剧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非遗长河摆渡人

世纪之交,当工业化浪潮冲击传统文化时,白治民转身成为非遗保护的摆渡人。2O04年河南省首届曲艺大赛获得两项伴奏金奖,河南坠子《洛阳颂》、河洛大鼓《牡丹之歌》;2008年获评"河南省民间表演艺术大师"的他,深知这个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他带领团队走遍洛阳周边乡镇,用数字化手段抢救录制老艺人的绝活。在宜阳县的农家院里,他与八旬河洛大鼓传人同台演奏,将濒临失传的《包公访太康》完整保存;在孟津县的古戏台前,他组织青年演员向民间老把式学习"喷口""甩腔"的秘诀。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其传记收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曲艺家大辞典》。连续十几年参加文艺志愿者活动。

作为非遗艺术团团长,他开创性地将传统曲艺搬进现代剧场。2015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他策划的《河洛雅韵》专场演出引发轰动:LED屏上牡丹盛放,舞台中央老艺人身着长衫击鼓说书,电子乐队与传统器乐和鸣。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尝试,让年轻观众发现:原来爷爷辈的曲艺竟能如此酷炫。他常说:"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要让它活在当下人的呼吸里。"

三、社区巷陌传薪火

退休后的白治民,将艺术阵地转移到社区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作为"好人颂社区艺术团"的党支部书记,他带着志愿者走遍洛阳287个社区。在瀍河区的老旧小区,他手把手教留守老人演奏坠胡;在西工区的文化广场,他组织"百姓大舞台"让环卫工人一展歌喉。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将河洛大鼓改编成防诈骗宣传段子,用接地气的唱词让反诈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荣获"最美洛阳人"时,白治民正在某工地为农民工义演。舞台是临时搭建的脚手架平台,观众是头戴安全帽的建筑工人,他依然一丝不苟地调弦定音。当《牡丹之歌》的旋律响起,工人们随着鼓点轻轻跺脚,安全帽上的照明灯在暮色中连成星河。这个场景,恰是他艺术理念的生动写照:艺术不是高悬的明月,而是照亮生活的灯火。

四、琴心剑胆守文脉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白治民,依然保持着每天练琴两小时的习惯。他的书房里,摆放着三十余种民族乐器,每件乐器上都刻着使用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用于某次演出或教学。一直在各社区的舞台上或者在各县区的田间地头上响彻的河洛大鼓主弦伴奏名段《牡丹之歌》《慈母经》《黄河水家乡戏》等不仅是老百姓的精神食粮,更是文化圣城神都洛阳“曲源魂”河南曲剧发源地的千年传承。

从艺五十余载,白治民始终保持着"艺匠"的纯粹。他多次拒绝商业演出的高价邀约,却常常免费培训拜他为师的非遗传承人,他培养的弟子中有专业院团骨干,也有卖豆腐的民间艺人。在他眼中,艺术传承不分庙堂与江湖,只要琴弦上跳动着赤诚之心,便是文化血脉的延续。

“礼乐中国,曲源洛阳!风起神都,和韵周公!牡丹为媒、礼乐为魂、非遗为韵 。传承礼乐文脉,唱响曲源强音”是白治民作为曲艺传承者的理念。2025年出任洛阳市文化产业促进会艺术团团长的他,正筹划着"河洛音画"大型实景演出,试图用全息技术再现白居易"洛阳陌上春长在"的诗意画卷。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洛阳戏曲文化产业将会迎来划时代新篇章。

洛阳老城的梧桐叶落了又生,洛河的水声日夜不息。白治民的琴声穿过时光,将河洛大鼓的苍劲、豫剧的激昂、琴书的温婉,编织成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这位非遗守夜人用毕生践行着一个信念:传统艺术的薪火,既要在典籍中存续,更要在人间烟火里生长。当新时代的晨光照在洛阳城头,他依然背着琴匣行走在街巷之间,如同千年前传播梵乐的敦煌乐工,用器乐讲述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洛阳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供稿

责任编辑:屑木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