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语言艺术是怎样的?毛主席给刘亚楼的电报是最好的答案
更新时间:2025-05-27 14:23 浏览量:11
1950年底,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打得吃力,这其中一部分原因,与制空权属于美联军有关。于是,毛主席滋生了让中国空军参战的想法。
当时的空军总司令是刘亚楼,他刚刚组建空军不到一年,空军的成立是1949年11月11日,按理说这时候,空军确实不适合参战,可情况紧急,毛主席不得不写电报向刘亚楼“要军”了。唯有如此,才能缓解抗美援朝战场的不利局面。
于是,毛主席挥笔写了电报给刘亚楼。刘亚楼收到电报后很犯难,思来想去后,他回了一封电报,将空军目前训练情况告知了毛主席,并强调:“空军刚刚成立,并没有做好作战准备。”意思很明白了:他在婉拒毛主席。
紧接着,刘亚楼又在电报中承诺说:等空军准备好了,一旦上战场,一定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毛主席这时候该如何回电报呢?抗美援朝前线紧急,他若下死令让空军参战,也不是不可以,但效果肯定不好。但如果太顺着刘亚楼,那前线怎么办?
站在大局的角度看,空军非出战不可。
毛主席想来想去后,再次挥笔回了一封电报,这个电报内容很简单:“作战是最好的训练,此次出战,不需惊人,一鸣即可。”
刘亚楼看到这封电报后,没有任何犹疑地,就决定出战了。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毛主席的电报,是完全站在刘亚楼和空军的角度出发,来“说话”的,且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刘亚楼和空军最怕什么?怕的是牺牲,怕的是准备不足在战场丢人。如何避免牺牲大?答案就是“不需惊人,一鸣则已”,这就相当于让他们辅助作战,而不是作为主力参战,这样保证了空军牺牲不会很大,绝不可能全军覆没。
刘亚楼的另一个疑虑是担心空军在战场“丢人”,毕竟空军训练时间有限。刘亚楼的这一心思,毛主席也察觉到了,他不仅察觉到了,还给刘亚楼解决了,他那句“作战是最好的训练”,就是解决之法,它等于是在告诉刘亚楼:你就当战场是训练场就行了,你们就是去训练的,我们也当你们去训练,所以,出任何错,出任何篓子,都不怪你们。
后来,中国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完全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们第一仗就打破了美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此次参战,让中国空军一夜之间成为了空军强国。
如此奇迹背后,离不开毛主席“请”空军时候的超凡语言艺术啊,他根本不是给他们下命令,而是用几句话,就给他们去除了一切障碍、擂了战鼓啊。
毛主席“请”空军时的那番话,堪称顶级语言艺术,而这种语言艺术的背后,实际是“为人”的艺术。某种程度上,说话技艺极高的人,就是情商极高、德行很高的人。毛主席亦是如此。
从这封小小的电报,也可窥见:毛主席能统帅千军万马,能如此得民心,当真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