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以文化建设“小视角” 构建浸润式教育“大格局”

更新时间:2025-03-11 18:54  浏览量:12

以文化建设“小视角”

构建浸润式教育“大格局”

云南省西双版纳监狱

“一墙一窗一栏一册”监区文化建设纪实

前言

监区文化建设作为罪犯改造的主阵地,贯穿罪犯改造、学习、生活全过程,潜移默化地熏陶、洗涤罪犯的思想和灵魂。省西双版纳监狱紧扣监区“一墙一窗一栏一册”文化建设,通过打造主题文化墙、特色心灵窗、专题宣传栏、蜕变成长册,构建起具有思想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的改造环境,让罪犯在浸润式教育中蜕变新生。

01

主题文化墙:让墙面成为“思想教科书”

走进监舍楼层,以红色为主基调的一楼文化走廊,详细展示了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法治文化为主题的二楼走廊,法治中国建设、树立法治观念以及国家宪法日、“八五”普法规划等内容展示,让罪犯沉浸式中接受普法教育;在三楼走廊,以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墙面展板,采取典故、释义的形式让罪犯在日常行走与驻足间自然而然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四楼走廊,以绿色为主调的墙面展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罪犯在改造中如何管控情绪、疗愈心灵、自我成长。“自监区楼层文化走廊建设以来,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罪犯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文化魅力,每名罪犯都积极‘动起来’,监区文化改造氛围更浓厚了,罪犯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升了。”五监区警察鲁师臣说。

02

特色心灵窗:让亲情陪伴“触手可及”

在罪犯监舍床头位置,一副以孔雀羽翼为造型设计的亲情寄语床头牌,在巧妙地融入西双版纳傣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分别印有家人合影照片和家人手写的亲情寄语及责任警察每周点评语录。通过这种温馨的设计打造,让亲情教育时刻融入改造生活,让亲情陪伴时刻常在。每逢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监区都会设置一面“亲情寄语窗”,统一发放特制的爱心小卡片,引导罪犯以笔尖倾诉对亲人的愧疚、感恩以及对新生的憧憬,通过“文字传情+公开分享”的形式,构建起情感宣泄与正向引导的双向教育通道。“以前总想逃避家人,现在看到身边罪犯真诚地忏悔,才明白自己错的多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触摸着床头牌上亲人的照片和寄语,让我对明天的改造更加坚定了信心。”罪犯王某在向监区责任警察汇报思想时主动说道。

03

专题宣传栏:构建“多维立体教育矩阵”

监狱全面推进“场景化+浸润式”宣传教育,在监管区花园区域精心设计了10块主题宣传栏和56根融入民族文化主题宣传柱,打造了监狱民族团结教育新阵地。在监区球场设置“时政要闻”“文化活动”“改造公示”三大主题宣传专栏。监管区主干道灯杆上安装46组涵盖思想教育、普法宣传、传统文化、劳模精神等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标语,医院开辟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栏专区。针对不同功能区域设计差异化宣传内容,形成让罪犯“抬头可见、驻足可学”的教育场景,构建起兼具思想引领、文化熏陶、行为引导的多维教育矩阵。“每当我看到宣传栏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我为之骄傲,党和国家始终没有放弃我们,让我对今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了。”罪犯岩某驻足在监狱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栏前说。

04

蜕变成长册:在自我对话中“唤醒灵魂”

监狱为每名罪犯精心定制了一册《心灵成长记》和《“三反省”“六算清”记录本》,构建起罪犯从入监至刑满的个性化改造历程档案。在《心灵成长记》上设置“悔”与“悟”双板块,通过记录每日改造点滴历程来见证自我新生的蜕变。而《“三反省”“六算清”记录本》则创新采用“人生七笔账”对照分析法,结合每月主题教育进行深度剖析。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李某在《心灵成长记》中写道:“过去觉得服刑就是人生的终点,现在明白我的新生才起步,当我认真算清‘自由账’那刻,终于看清了未来的方向。”

真正的改造不是高墙内的规训,而是让迷失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监狱内这一面面文化墙、一幅幅宣传栏、一道道心灵窗、一册册忏悔录就是铺就这条新生路的一块块砖石。

省西双版纳监狱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改造理念,将教育延伸到罪犯改造生活的每个环节,以“环境育人”的模式强化对罪犯思想改造的渗透力,为罪犯重塑“三观”、激发改造动力注入了强劲动力。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